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人类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粮食生产中不可替代的资源。随着人们对物质需求的多样化,耕地功能日益丰富,耕地资源功能已逐步实现了由单项功能向多重功能的转变,耕地多功能特征逐步体现。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而引起的耕地功能变化为我国耕地科学利用与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探究适宜不同城市化发展下耕地多功能发展模式,为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地制定耕地多功能发展战略提供依据。研究基于耕地多功能的概念及政策反推的耕地功能分析方法选取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设计耕地多功能评价体系结构,使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从耕地多功能的综合强度及协调度两方面评价了湖北省各县(区)耕地利用多功能情况,并对评价结果聚类分析得出湖北省各县(区)的耕地多功能典型模式,同时因地制宜地提出科学管理方式。研究结果表明:(1)受到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在鄂东、鄂中、鄂西部地区空间差异影响,湖北省耕地单项功能发展水平及多功能综合情况在各县(区)呈现明显的差异,总体上表现出东、中、西的区域分异现状。其中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社会安定维护功能在鄂中粮食主要生产区表现最为明显,就业保障功能、生态恢复功能在鄂西生态涵养发展区表现最为明显,而在鄂东的城市主要扩展区各单项功能表现均较弱。湖北省耕地多功能综合强度由鄂中向鄂西、鄂东弱化,耕地多功能协调性由鄂东向鄂西呈减弱趋势。(2)湖北省各县(区)耕地多功能典型模式可划分为5类:多功能强协同发展模式、多功能协同发展模式、多功能弱协同发展模式、生态优先发展模式、社会主导发展模式;在空间分布上的具体表现为由鄂西至鄂中、鄂东地区,耕地多功能模式逐渐从生态优先发展模式转向多功能协调发展模式及多功能强协调发展模式,最终转变为多功能弱协调发展模式。(3)多功能强协同发展模式及多功能协同发展模式下耕地管理应加强基本农田设施建设,结合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尽可能释放区域耕地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潜能,提高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多功能弱协同发展模式下的优质耕地可通过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来保护,同时打造城市“绿带”规划及设立生态控制线等,将现有耕地资源纳入到城市生态体系中,突出景观、教育、文娱等新兴功能;生态优先发展模式及社会主导发展模式下耕地管理应鼓励开展农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打造多样化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且充分利用生态补偿政策,同时开展适度休耕政策,保证区域耕地生态优势,在实现耕地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基础上打造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