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隐喻、转喻和隐转喻理论框架内,对英语中含有“mouth”和汉语中含有“口/嘴”的表达进行对比考察。文中所采用的例证主要取自英语国家语料库(BNC)和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通过分析大量的实例,本文旨在揭示研究对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转喻的认知共性和个性,并揭示其认知缘由及论证转喻的基础性地位,最后交代本文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经过研究,我们主要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英语中“mouth”和汉语中“口/嘴”均存在纯隐喻用法和纯转喻用法,并且其表达中存在隐喻和转喻交织的情况。就其隐喻用法而言,英汉语存在的共性在于:英语中“mouth”和汉语中“口/嘴”均能隐喻与其具有相似位置的其他事物的相似部位;其个性在于:汉语中“口/嘴”能隐喻与其具有相似功能的其他事物的相似部位;“口/嘴”能隐喻与其具有相似形状的其他事物的相似部位。其次,就其转喻用法而言,英汉语存在的共性在于:1)“mouth”和“口/嘴”转喻人或者家庭成员;2)“mouth”和“口/嘴”转喻吃;3)“mouth”和“口/嘴”转喻生存;4)“mouth”和“口/嘴”转喻说话;5)“mouth”和“口/嘴”转喻言语;6)“mouth”和“口/嘴”转喻嘴唇;7)“mouth”和“口/嘴”转喻脸或面;8)“mouth”和“口/嘴”所执行的动作转喻动作所表达的情感;9)“mouth”和“口/嘴”所执行的动作转喻动作造成的结果。其个性在于:英语中;10)“mouth”转喻控制马匹的能力;汉语中,11)“口/嘴”转喻食物;l2)“口/嘴”转喻味道;13)“口/嘴”转喻性口的年龄;14)“口/嘴”转喻咀嚼能力。最后,就其隐转喻用法而言,英语中含有“mouth”和汉语中含有“口/嘴”的表达均存在基于转喻的隐喻和隐喻内包含转喻两种用法。 第二,英语中“mouth”和汉语中“口/嘴”所存在的认知共性取决于人类相同的生活体验和相同的身体构造。两者之间存在的认知个性则是由认知视角、自然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使然。 第三,心理可及度和域之间界限的相对性决定了转喻的基础性地位。转喻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包括在对“mouth”和“口/嘴”词义延伸的认知过程中,均具有基础性地位。世界上万事万物往往相互联系,在许多情况下可被视为属于同一个域。因此,邻近性比相似性更易识别。这表明在语义延伸过程中,转喻的作用也更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