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公司区别于传统公司的主要特征,是在所有与控制(经营)之间发生了分离。要想使现代公司经营得好,必须使经营者有职有权,与此同时,又必须将经营者的职权置于所有者利益的约束之下,避免出现“内部人控制”的弊病。如何对公司的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监督,尤其是如何解决经营者长期激励不足的问题,既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重点,也是我国经济改革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激励机制的缺失是导致效率低下的根源。在我国,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主要表现为两种偏向。一种是继续由国家掌握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工资总额和等级标准。这种薪酬制度不承认经营者的才能是生产要素,不能恰当地估计和承认经营者的贡献,经营者的才能得不到体现,经营者与企业之间产权界定不明,导致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加剧,引发了消极怠工、“59岁现象”以致优秀企业家流失;另一种则是在"年薪制"、"经理人员持股制"等试验中,在所有者虚位的情况下,利用股权激励,使经营者分享股东一部分剩余索取权。对于经营者来说,如果他们的薪酬只是基本工资和对已完成业绩的年度奖励的话,势必会导致他们只追求短期的利益。但若要使他们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就必须有相应的激励手段。股权激励就是把经营者的可能收益和他们对公司未来成绩的贡献联系起来的一种创新。它将股票和期权进行了完美结合:一方面,股票使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进行了合理的利益分配和风险配置,另一方面,期权使管理者为获得这一收益付出了成本,并承担了一定的风险(有价格上的风险和时间上的风险)。由于我国实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尚处于试点阶段,没有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借鉴,因此针对目前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股票期权计划会计处理的相关问题,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推动我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完善,加快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建立,以促使我国股票期权的相关会计处理与国际接轨,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WP=3>笔者写作目的正是基于此。文章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借鉴了美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经验的同时,按照财务会计对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一般流程,对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依据股票期权制度要素的要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 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是全文的理论基础,共分为两节。第一节首先介绍了股票期权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性,分析了股票期权的原理,进而归纳出股票期权“权利而非义务,未来而非现在”的特点。第二节则是对股票期权所依据的两个最基本理论加以阐释。现代企业是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基础之上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在物质利益、风险偏好、投资决策的期限偏好方面存在矛盾。为了协调统一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使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避免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企业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激励机制,实际上就是有效解决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紧张中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即偷懒问题,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的制度性安排。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投资者(资本所有者)最关心的问题。但是,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必须首先要承认人力资本产权的价值。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经营者是一种稀缺资源,通过经营者股票期权计划制度的安排,使经营者获得企业的一部分股权,是对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作用的承认与肯定。由此可见,委托—代理理论与人力资本产权论无疑为股票期权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2章 美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本章从介绍美国股票期权的特点入手,在分析美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核心问题的基础上,归纳出因依据不同的会计准则而产生的有关会计处理的差异,从而为我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工作提供借鉴,以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WP=4>股票期权最早产生于美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目前已发展成为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企业激励制度。如何衡量股票期权的薪酬费用,如何确定薪酬费用的分摊年限及在各年度如何合理分摊以及如何核算每股收益以反映股票期权对每股收益的稀释作用,是美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核心。第3章 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现状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程序包含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四个环节。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也不例外。本文针对会计处理四个环节的要求以及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进一步分析了目前我国在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如在确认方面,我国股票期权如何确认即以何种要素确认,何时确认即确认时机的选择;在计量方面,如何计量以及何时计量;在记录方面,以何种方法入账等。第4章 我国股票期权及其会计问题研究。本章是全文研究的重点。股票期权的会计问题是股票期权计划的一个核心问题,关系到股票期权计划能否得到切实可行的操作实施。而我国的股票期权计划尚处于试点阶段,还没有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来规范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因此实务中存在着对股票期权是否进行会计处理,以及如何进行会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