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是民众生活的基本单元。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逐年加快,我国城市居住环境得到较大的提高,但大拆大建的改造模式也引发了诸多社区问题,亟待反思与改善。国外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对社区营造的研究已开展多年,拥有丰富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但由于社会体制与文化背景的差异,需创新并寻求适用于地域的社区营造道路。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社区营造理论基础上,结合相关案例,以营造策略为主线,总结福州旧城社区营造的实践经验,通过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进一步提高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水平,以期实现“自下而上”的自治自理。全文按照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脉络展开,分为六部分:绪论:分析我国旧城区在规划、环境、制度、社会方面的问题对于居住社区的影响,结合发展社区的契机,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第一章:居住社区营造理论研究。对社区与社区营造的概念进行具体阐述,通过相关概念的辨析、相关理论与文件的解读,提高对城市社区本质、特征的认识。同时结合国内外对社区营造理论与实践的案例,获取对福州城市社区发展有益的启示。第二章:福州居住模式演化与发展。简述福州自建城至今居住模式的演化过程,从而得出结论,即最为亟待改善提升的小区为1980~1990年代的住宅。第三章:福州旧城社区营造研究。以福州军门社区、竹林镜社区、乌山社区、庆城社区为例,总结其社区营造策略的成功之处,并结合有待提高之处,为其他社区的营造工作提供借鉴。第四章:福州中山社区营造实践。立足自身特色,协调好历史保护、旅游开发、社区营造之间的关系,作为第三章营造策略总结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对福州社区营造策略进行补充与扩展。结语与愿景:概括福州旧城社区营造策略,并展望未来,最终完成从生活共同体到生命共同体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