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乌旗位于内蒙古东部,处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之间的古亚洲洋构造域的东部。靠近大兴安岭主脊,受大兴安岭抬升的影响,新构造运动比较强烈,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构造地貌中的阶地、沉积物、火山活动和断裂活动,这些较好地记录了研究区的新构造运动特征。阶地的抬升是研究区新构造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中段西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光释光测年,发现研究区发育有一古夷平面和两级阶地。古夷平面、Ⅱ级阶地和Ⅰ级阶地的相对河拔分别为50米、10米、4米,形成时间分别为31.8±1.4ka、15.5±0.6ka、7.8±0.4ka,夷平面和阶地的平均抬升速率分别为1.57m/ka、0.65m/ka、0.51m/ka。根据阶地、古夷平面的发育及抬升等情况,结合光释光年龄,将研究区新构造运动的起始时间定在晚更新世晚期,即以古夷平面的形成后,Ⅱ级阶地开始抬升的时间。将研究区新构造运动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古夷平面形成阶段、Ⅱ级阶地形成阶段以及Ⅰ阶地形成阶段。研究区新生代断裂主要为先期断裂的再次复活或伴随着的一些新生断裂。由于区域上南东向北西的掀斜作用,导致第四纪沉积中心向北西迁移,再加上区域上发育有阶梯状正断层和高角度正断层,形成箕状盆地。考虑到区域上阿巴嘎玄武岩的存在,研究区新构造运动的形成机制,是在继承了古亚洲洋构造地貌格局和古太平洋构造地貌格局的基础上,更新世以来发生了岩石圈拉薄,地壳沿着先期断裂及上地幔对流调整作用,地幔抬升,地表伸展,岩浆上涌,阿巴嘎玄武岩喷发,从而导致研究区地壳差异抬升,形成现今的地貌格局。根据区域资料,对比大兴安岭中南段东西坡阶地发育情况和抬升时间的差异,引发对整个大兴安岭更新世以来抬升演化过程及机制的思考。研究认为,更新世以来,大兴安岭的抬升是区域性伸展的产物,是地壳差异升降的结果。大兴安岭是在继承了古亚洲洋构造地貌格局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基础上,更新世以来发生了岩石圈拉薄,地表伸展,上地幔软流圈物质上涌,岩浆沿地壳断裂喷发,导致大兴安岭以地堑-地垒的形式分阶段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