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斑点叉尾鮰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武汉工业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斑点叉尾鮰( Ictalurus Punetatus)为研究对象,将发酵豆粕以25%、50%、75%和100%的比例分别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的鱼粉,基础日粮为对照组,经过42 天的饲养,研究了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该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全鱼体成分以及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体重为5~15g 的斑点叉尾鮰空腹时胃内和肠道的pH 分别为6.0~6.5 和6.5~7.0。该鱼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pH 为2.5;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作用的最适pH 分别为8.0 和6.0;胃、肠道和肝胰脏的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分别为7.0、7.0 和6.5;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6℃;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均为44℃;胃、肠道和肝胰脏的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6℃、44℃和36℃。 2.以25%~75%的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时,平均体重为1.1g 的斑点叉尾鮰(下同)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比对照组稍高( P>0.05),其中以发酵豆粕25%的比例替代鱼粉时,斑点叉尾鮰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大。以发酵豆粕100%的比例替代鱼粉时,该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也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这表明斑点叉尾鮰日粮中发酵豆粕可以100%替代鱼粉,其中发酵豆粕以25%的比例替代鱼粉时,生长效果更好。 3. 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斑点叉尾鮰对饲料粗蛋白、粗灰分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呈一定的上升趋势( P>0.05),对饲料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0.05)。这显示发酵豆粕作为饲料的蛋白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斑点叉尾鮰对饲料的表观消化率。 4.发酵豆粕不同比例地替代鱼粉,斑点叉尾鮰胃内胃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该鱼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提高而呈一定的不明显的上升趋势( P>0.05)。各试验组该鱼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50%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组最高,但差异不显著( P>0.05)。这表明发酵豆粕不同比例地替代鱼粉,可使斑点叉尾鮰的消化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有所提高。 5.发酵豆粕不同比例地替代鱼粉的各组斑点叉尾鮰全鱼干物质、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0.05)。以发酵豆粕100%替代鱼粉时,全鱼粗脂肪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但以25%~75%的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时,全鱼粗脂肪的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05)。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患者及家属急躁,紧张的心情,要注意防范和解决护理纠纷,维护患者权益,密切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