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很少有从工商业的角度去反映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作品。纵观现当代众多作品中,我们也只能从茅盾的《子夜》和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这两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发现作家对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状况的叙述。而学术界在民族工商叙事这一研究领域大都集中在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上,时间跨度也只是停留在三十年代至解放初这一历史时期,对于新时期小说中有关工商叙事的研究很少。鉴于此种现象,笔者大胆的把茅盾的《子夜》、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和新时期南阳籍作家周大新以家族工商业为题材的小说《第二十幕》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并通过对身处不同时代环境影响的研究,理出几种文化视野下作家对小说中民族工商业发展历程的不同叙事。分别通过阶级文化、意识形态及传统家族文化对三部作品工商叙事的观照,展现出各自历史时期下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演变,再以转型期现代性意义的文化观照去思考中国民族工商业的深层意义及文化价值。 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阶级文化观照下的民族工商叙事。通过阶级文化这一视角,揭示出《子夜》所代表的三十年代工商业的发展模式。三十年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属于发展的初期,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处于不断变化的阶段。伴随着经济变化而来的是阶级状况的差异,此时期不仅存在着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更有资产阶级内部的冲突。所以详细地分析此时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成分,才能充分地理解《子夜》中所展现的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意义。再次是对《子夜》所呈现出的资本家创业历程的具体分析。最后是对《子夜》所代表的民族工商业的命运结局做深层次解读。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照下的民族工商叙事。通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视角揭示出五六十年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状况。首先通过对特殊历史环境下国家有关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分析,对小说有一个更为开阔的认识。其次是对《上海的早晨》中工商人物具体分析,从而揭示出作家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遵循。再次是“意识形态规训下革命与浮华的并置”,通过对这一现象的阐释可以发现这一时期不管是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还是作家本身在对待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都潜存着矛盾的心理现象。最后总结出《上海的早晨》所代表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命运的结局。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传统家族文化观照下的民族工商叙事。通过以周大新的代表作《第二十幕》为例,揭示出家族在整个二十世纪面对各种社会阻力,为了家族事业不断奋斗的历史进程。并通过家族图腾的工商业象征和家族精神、官本位文化对家族工商业发展的制约几个方面的论述,总结出《第二十幕》所代表的传统家族工商业的命运结局。 结语部分展示出现代性意义观照下的民族工商叙事的意义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家根据各自对文学的把握,在文学文本中展现出民族工商业相异的发展面貌,而这种状况的背后承载着作家独特的价值思考。在现代性的视角审视下,揭示出整个民族工商业在转型期历史环境下存在的悲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