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心理危机对个体造成的危害及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在认真分析研究了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危机的定义和对心理危机干预模式论述的基础上,发现了传统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及其干预模式的局限性,对心理危机进行了重新定义,提出了“他助——自助——助他”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他助”——是指专业人员对危机个体进行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协助其调动内部资源以应对面临的困境,其目标是自助。“自助”——是指接受干预的受助者变得有能力自我调节,自我治疗,这也是传统的干预理论的目标,而我们认为对个体而言这只是个过渡阶段。“助他”——是指促使达到部分和完全自助的灾区群众去干预其他受灾者,促使他们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在心理上回归社会。这是本干预模式的目标,也是评估干预效果的指标。通过“助他”强化和提高自身的“自助”水平,更高的“自助”水平又能够提升他们“助他”的能力。也就是说,通过干预,引发危机个体“自助与助他”的良性循环。这是对于个体而言的,每个个体的自助与助他,对于群体来说则是一种群体的自助。因此,这个模式也可以解释为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导致危机群体的自助,从而能够保证受助者很容易不断受到环境的支持、处于良好的、不断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之中,所以能够有效地自行避免心理危机的反复。本文提出了这样的理论假设:遭受了挫折,调动其内部资源无法摆脱痛苦而处于心理危机的个体,其根本原因是过分关注自我感受而心理上暂时脱离了社会。任何迫使他们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的措施都可以缓解或消除其痛苦程度,使其摆脱危机状态,培养其理性思维,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并获得心理免疫能力。并运用生活常识、社会心理学、中国传统文化、情绪理论、社会支持系统理论、精神的主客观分析理论等相关的理论对这一假设,也就是对“他助——自助——助他”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做了严谨的论证,并在四川地震灾区进行了实践检验。通过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翔实的案例,说明了实施该模式的“个体对个体”、“个体对群体”、“群体对群体”、“外界对灾区”等四个策略,并对其干预形式、干预技术分别进行了介绍。并对该模式的干预效果进行了客观的讨论。详细分析了“他助——自助——助他”的心理危机干预与传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之间的异同之处和该模式的优点缺点,以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