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行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是长期以来,知行统一更多地被当成一个认识论命题,而不是当做一个道德学命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快速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是社会的道德水平却不令人满意,高校道德教育作为整个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新的挑战。其中知行不一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这一要求,必须在知行统一上下功夫。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分析,认为构建以科学知行观为基础的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于解决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道德问题、道德困惑,培养知行统一的优秀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就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问题作了说明;第二部分,对知与行的理论进行了梳理,以廓清改进高校道德教育的理论资源和总的出发点,该部分重点讨论了马克思主义知行观的基本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蕴含的知行统一观的特殊内涵和要求;第三部分,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所面临的种种挑战,研究了大学生道德知行不一的现象,概括了知而不行、行而不知、知行脱节三种知行不一的形式,并反思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高校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不能适应现实实践的要求,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影响具有二重性,以及大学生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弱等。第四部分,针对大学生知行不一的现象,在对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走出道德教育困境的途径,即,更新道德教育理念,改进高校道德教育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创新道德实践形式;协调社会、家庭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影响;提升道德修养,践行核心价值观。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结合马克思主义知行观的基本观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行观进行了理论梳理,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行统一观的特殊内涵和要求;二是概括了当前大学生道德知行不一现象的三种形式,为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知性不一问题提供了前提;三是提出了改进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四条对策,特别是在分析社会、家庭对高校道德教育影响的二重性的基础上,提出要协调社会、家庭对高校道德教育,使社会、家庭和高校教育形成合力,而不是相互掣肘;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努力体现道德教育的时代性、先进性,更新道德教育理念,创新道德教育实践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在具体的实践载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