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知识思想体系里独具特色的概念,在西方话语体系中往往很难找到等价的对应,关于“神”认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在勾勒先秦文化背景和研究“神”字形义变革的基础之上,本文将以《黄帝内经》为主,其他各家论述为辅,分析与“神”相关的各个方面,从不同侧面反映“神”的涵义。 “神”在字形、字义两方面有同一个起点——闪电,其涵义也随着先秦文化演变而有着渐进性的变革,而在使用“神”这个词时,各个时期所赋予的涵义都或隐或显地有所表达。引入中医理论体系之后,“神”在承袭其固有属性基础上,被赋予了更多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征,并成为中医理论体系所构筑的观念世界里的客观存在。 雷气通于心,源于闪电的“神”与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中医理论体系中不言而喻的常识——心藏神。“神”具有独立性,以心为客舍,并借以发挥功用。魂、魄、意、志等或许都是“神”随各处功用特点变化而来的。平人状态下,“神”与气血相资而不相离,其游行与气血周流同步,大致有以下四种节律: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和天年节律。 现代认知体系中生命活动所主要涉及的几个方面,如心与脉搏、目与视觉、耳与听觉、舌与语言及味觉、鼻与呼吸及嗅觉、睡眠与梦、性与生殖、情感表达等,都是生命个体及种族存在的基本要素,在现代医学体系中或许风马牛不相及,而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却有“神”一以贯之。或者说,古人把这些生命活动的发出者,归结为附丽于各脏器的一个共同的客观存在,借用由天象观测而来的概念表述,称之为“神”。归纳历代医家论述,可见“神”的五个明显特征:①无相无体,无处不在;②无拘无束,不假人为;③虚灵不昧,生生不息;④外为而内应,形和神自复;⑤托形各处而行其功用。 中医诊疗活动非常重视“神”,如要求医生安心凝神,强调静养调护,诊断病情时要重视患者“神”的盛衰,这在望诊、脉诊和闻诊方面有充分的体现。形神关系和精气神关系,是中医理论体系乃至中国传统知识思想体系里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形与神俱”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精气神相依而不相离。“神”固然极为重要,但包括养生、医疗在内的种种努力往往都是“形”和“精气”层面上的。其原因或许在于,人们对“形”和“精气”更容易认知、理解、把握和干预。而实际上,共同指归仍是那只可意会难以言表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