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纯培养条件下,对内蒙古大青山广泛分布的14种乡土菌根真菌进行了培养特性的研究,旨在探明这些菌种的生长特性及培养扩繁条件,为大青山乡土外生菌根真菌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试验从培养基选择入手,研究了不同菌种对培养基、pH值环境的要求。并对部分菌种进行了pH值和培养基正交试验及碳源和氮源正交试验,目的是探索出更合适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大部分菌种适合在MMN、PACH和MRD中生长,而有个别菌种在V-P、MMA及合成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各种菌根真菌对酸碱的适应性是不同的,红汁乳菇(Lactations hatsudake)、小美牛肝菌(Boletus speciosus)、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毛头乳菇(Lactarius torminosus)、毒鹅膏(Amanita phalloides)、褐疣柄牛肝菌(Leccinum scabrum)适合弱酸的环境,而亚褐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subluteus)、棕灰口蘑(Tricholoma terreum)、浅黄根须腹菌(Rhizopogon luteolus)、网纹灰孢(Lycoperdon perlatum)在pH值5~8范围内均能很好的生长,只有厚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适应于弱碱的环境;pH值和培养基正交试验表明,毛头乳菇(Lactarius torminosus)最适合在pH值为5和6的MRD中生长,而红汁乳菇(Lactations hatsudake)在pH值8的MRD中生长最好,这与单因子试验的结果不同,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在碳源和氮源的正交试验中,厚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的两个菌株是在(NH4)2HPO4+葡萄糖及酒石酸铵+葡萄糖组合中生长最好。同时,文章还选择了5个菌株对油松进行了菌根合成试验,结果表明,这5种外生菌根真菌均可以与油松形成典型的菌根形态,菌根感染率达到了3~4级,其中土生空团菌最高;对照没有菌根形成。而且油松形成菌根后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