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4年第一次汇改以来,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汇率政策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的冲突越发加大,如何应对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的矛盾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重点关注。本文对1994年汇改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与协调关系进行了实践分析。实证部分,选取了1996-2014年76个季度样本数据,首先运用引入汇率因素的泰勒规则构建了一个前瞻性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来分析汇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其次,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汇率与货币政策各工具变量之间的动态反馈机制,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为主要解释变量,外汇储备余额和中美利差为控制变量,来研究汇率与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主要结论是:第一,实际有效汇率缺口反应系数为负,其绝对值较大,这说明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很大程度上考虑了汇率的波动,即为了实现汇率目标,不得不损害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通货膨胀缺口系数小于1,我国的通货膨胀具有自我实现机制;VAR模型结果显示,汇率不仅会通过通货膨胀和产出间接影响利率,而且作为一个独立的变量对央行利率的调整直接产生影响。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前汇率制度的制约,无法真正实现其独立性,在外部环境恶化时(如发生金融危机时)以汇率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更会使经济偏离其均衡值。第二,我国的实际有效汇率、七天同业拆借利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余额和中美利差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外汇储备余额对汇率的影响较大,七天同业拆借率和中美利差对实际有效汇率的作用不明显。原因可能是:(1)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开放,资本管制依然存在。(2)我国利率还未完全市场化,短期内利率主要通过金融市场影响到汇率,利率、汇率联动协调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阻碍和时滞。(3)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还是以货币供应量为主,利率为辅。最后,针对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从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