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术前ICG排泄试验在评估肝脏储备功能、预测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意义,评判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与其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对ICG排泄试验与临床中常用的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肝功能指标(胆碱酯酶、总胆红素、INR)的相关性作分析,建立ICGR15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今后临床工作中更简便、可靠地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提供客观实用的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01-2011.12期间160例外科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前均已做ICG排泄试验,术后均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60例,为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组;B组61例,为乙肝非肝硬化合并肝癌组;C组39例,为非乙肝非肝硬化肝癌组。收集每位患者的病史资料(手术方式、有无腹水及肝性脑病)、乙肝三系、术前及术后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术后病理,肝脏CT或B检查及ICG排泄试验数据(ICGR15, K值)。应用SPSS17.0for window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的两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对ICGR15值与肝功能常规指标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比较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乙肝非肝硬化合并肝癌及非乙肝非肝硬化肝癌之间肝脏储备功能的差异。所有的统计结果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60例患者中,Child A级140例,ChildB级18例,ChildC级2例(数量太少,不纳入统计)。ChildA级与ChildB级两组间ICGR15、K值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两组间ICGR15及K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 ICGR15<10%,10%≤ICGR15<20%、ICGR15≥20%三组与MELD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6、0.3及0.43(P<0.001)。3.ICGR15与术前胆碱酯酶、总胆红素、IN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6、0.484、0.345,双侧Spearman检验P<0.001,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为ICGR15=31.775-0.528×白蛋白+0.267×球蛋白-0.06×谷丙转氨酶-0.001×胆碱酯酶+0.117×总胆汁酸+0.13×谷氨酰转肽酶。4. ICGR15<10%、10%≤ICGR15<20%、ICGR15≥20%三组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分别为35.7%、61.7%、82.8%,三组间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P<0.001。术后肝功能不全组和无肝功能不全组两组间ICGR15、K值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01)。ICGR15<25%和ICGR15≥25%两组间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8)。5.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组(A组)与非肝硬化肝癌组(B+C组)间ICGR15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4。乙肝合并肝癌组(A+B组)与非乙肝非肝硬化肝癌组(C组)间ICGR15的差异采用t’检验,P=0.12。三组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进行行×列分割行两两比较,α’=0.017,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组与非乙肝非肝硬化肝癌组两组间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P=0.010<0.017。结论:ICG排泄试验是评估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灵敏指标,ICG排泄试验与Child-Pugh分级及肝功能指标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在评价肝脏储备功能中可互补。针对终末期肝病患者,采用ICG排泄试验与MELD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有效的评估肝脏储备功能。ICGR.15与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性,对预测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组的肝脏储备功能更差,术后更易发生肝功能不全,因此,对于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术前应综合评价肝脏储备功能,制定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进而减少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