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国农村社会来说,现代法制是一套外来的知识与规则体系。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法制(治)建设将这套体系推向农村,促使农村社会法律秩序得以初步形成。但由于现代法制与原有规则体系之间的差异较大,农村社会法律秩序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问题重重。在对这些法律与社会领域内的问题进行研究时,法社会学提供了更加系统的视角--法律秩序是复杂的社会规则体系的一部分,以及更为有效的方法--实证研究。本研究采取的便是法社会学的实证路线:通过对问卷调查搜集到的经验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法律秩序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结论;从这一结论出发,系统分析了法制环境、经济社会内需、传统依赖,及个体行动实践四个层面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现状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对农村法律秩序的发展趋势做出推论,即,我国农村法律秩序在不断形成和稳固的同时面临着较强的阻碍和破坏压力,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会保持“曲折迂回型”发展。
全文结构和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法社会学在国外、国内及我国农村法律与社会领域的研究概况;对文章所使用的法制、法治和法律秩序概念做出解释。
第二章,叙述了实证研究的概况,包括调查地点的基本特征、研究设计,以及抽样和调查实施的情况。
第三章,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进行解释和初步分析,获得对农村社会法律秩序状况的经验性认识。问卷调查对农村居民的法律认知程度、运用意愿和司法涉入情况进行了考察,数据统计结论显示该农村地区的法律秩序呈现出“亚健康”状态,表现为:法律认知程度提升相对较大;法律意识和行为意愿普遍偏低,但在特定纠纷领域的司法诉求十分突出;对于司法公证性和效能的整体评价偏向负面;影响农村法律秩序的外部因素众多且十分复杂。调查结论基本能够证实先前提出的研究假设。
第四章,结合问卷调查结果、部分访谈资料以及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分别从法制环境、经济社会内需、传统依赖,以及个体行动实践四个层面,对影响调查地(同时也是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法律秩序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
第五章,对我国农村法律秩序的发展趋势做出“曲折迂回型”发展的推论,包括:迅速发展的农村经济与社会亟需法律秩序予以调节;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与行为意愿加速提高;法律规避与违法的倾向性明显加大;法律秩序与其他规则的持续角力与调适。
本研究取得的成果可归结为两方面:其一,对农村法律秩序的调查研究可以丰富中国法社会学领域内相对贫乏的实证研究;其二,根据调查研究和系统化的因素分析,推论我国农村社会法律秩序将呈现出“曲折迂回型”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