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边缘区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及规划管控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ween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地城市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孕育出丰富的山水格局。作为山地城市河流水系自然生境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缘区河岸带成为自然社会、城市乡村、水陆环境交错的重要空间载体,是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统筹的关键纽带,对美丽中国、诗意人居环境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山地城市边缘区河岸带受自然社会、保护发展等多元交织影响导致其复杂破碎特性愈发明显,已经影响制约着河岸带的健康良性演进与生态服务功能输出。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全域管控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对河岸带空间生态要素实现最严格的保护与关联用地最高效的利用,充分发挥城乡边缘效应,提高生态完整性防御能力的同时挖掘深层次环境增值、绿色经济与社会服务效益,是城乡生态规划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选取山地城市河岸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构成为重要载体,以河岸带生态系统自然内在健康演进为底线保障,外在城乡社会诉求满足为目标,锁定“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细化“支持调节供给文化”四大生态服务功能,集“保护、修复、利用、管控”四位一体,融合“护防治建和”空间布局五法至山地城市边缘区河岸带空间规划全过程。通过相关内容文献研究与现场实际调研,结合参考案例与工程项目《永川区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规划》、《万州区城市双修总体规划》中边缘区河岸带相关实践内容研究,梳理归纳总结出多功能综合评价、多河段差异化建设与全域要素用途管制的规划方法:1.结合现状调研与资料梳理,明确山地城市边缘去景观网络格局、复合生态过程,借鉴城乡样条断面分区方法,明确T3边缘区空间特性,甄别保护建设现状与规划诉求;2.依托千年生态系统中调节供给文化支撑四大服务功能,细化二级功能与潜在指标,构建自然-城市复合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确定生态服务功能结构分区;3.构建多尺度多层级的景观网络优化与土地利用布局模式,形成以内在健康为底线与外在服务为目标的河岸带空间规划体系;4.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新要求,通过分区河段差异化的用途管制模式——衔接详细规划与专项规划衔接,提出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与公众参与组织新模式。章节分布与内容研究如下:(1)第一章:绪论部分,确定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与研究重点,结合时代背景与现实问题,梳理构建文章研究方法与框架体系,明确研究目的与意义。(2)第二章:基础认知部分,深度剖析山地城市边缘区河岸带现实问题,从外像表现和内因症结两个层面对现状问题进行阐述。针对现实问题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法研究,作为理论认知。(3)第三章:评价支撑部分——核心章节之一,结合永川区(万州为辅)工程项目案例支撑,识别边缘区景观格局与自然社会复合生态过程。总结山地城市建设、河流水系特性,甄别河岸带特性、发展现状与规划诉求,确定边缘区河岸带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需求的级联关系,进一步选择与之匹配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与空间制图方式,明确现状与生态认知。(4)第四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部分——核心章节之一,细化MA四大生态服务功能,利用“当量因子法”评价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矩阵”评价城市生态服务功能,通过耦合叠加确定融合自然生态保护与城市社会诉求的河岸带综合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与空间分布,明确边缘区河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能力变化趋势,明确供需平衡。结合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空间分布情况与供需关系划定生态服务功能结构分区(生态系统服务流)。(5)第五章:生态修复与空间规划部分——核心章节之一,以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为基础,建立评价与规划间的联动匹配关系,通过对高价值资源与脆弱敏感要素的整体保护与系统修复,关注污染防治与灾害干扰,进一步融合“护防治建和”空间布局五法,在复合生态分区本底上对河岸带土地利用提出优化策略与空间布局模式,进一步实现绿色基础设施布局支撑与边缘区上中下河段差异化场地设计与断面示意。(6)第六章:用途管制与管理优化——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内容,构建山地城市边缘区河岸带全域全要素空间管制体系。从结构分区、土地利用覆被控制、复合功能建设导引等中观层面,关键生态节点建设与河岸带生态控制导引等微观层面进行针对性落地管控。在严格管制基础上进行自然做工-人工辅助的生态修复策略与方法技术引导。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新背景提出相匹配的规划衔接方式与内容、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管理对策与多部门协调和公众参与模式等。(7)第七章:结语部分——对山地城市边缘区河岸带生态型服务评价及规划响应方法体系进行回顾总结,将理论方法与现状问题匹配对应,再梳理文章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其他文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农业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加速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四川地形复杂,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等各类地形齐聚,丘陵地区占全省面积10.3%,是四川中部主要地形类型。丘陵地形存在道路崎岖、耕地分散、田块破碎等不利于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导致川中丘陵地区农业资源利用率低、土地生产效率低、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因此,丘陵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对四川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所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加快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因此,本文以金川县雪梨产业融合发展为案例,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深入分析农户基本状况、农户生产行为、农户认知、企业认知等内容,分析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及其对金川县三次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上述四方面内容进行总结,并从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农业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为了顺应“国家制造2025”的发展政策,把握住先机,特种化工行业的许多企业,由于自身行业的特殊性,想要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多元化经营,进行产业链一体化或向世界高精尖细分产品市场迈进,实现公司的转型升级。然而,并不是所有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公司都有获得正向的企业绩效。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来研究公司绩效与多元化战略的关系,总结战略实施中,有利于发挥多元化战略对公司绩效正面效应的行为,并结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贯穿于马克思的全部理论成果之中。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真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在《手稿》中初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而这一思想一诞生就对马克思往后的共产主义研究及其它研究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立足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一方面探究其思想的时代背景性,指出其思想受费尔巴哈的人本学理论、赫斯社会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解决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包括农业供给侧改革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精准扶贫开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在各项惠农助农政策的激励下,以普通农户、涉农商户、农村专业合作社实际控制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客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等从事三农活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不断攀升。与
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出现都与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产生与草原的地貌以及滋生于这一环境内的其它丰富的游牧文化特质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蒙古族长调民歌作为蒙古族最典型、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游牧音乐文化表达方式之一,是蒙古族人民世代传承的精神文化遗产,阿拉善地区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因受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承载了阿拉善地区的历史印记,具有重要
学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森林土壤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明确城市森林土壤稳定性影响机制将对城市森林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有助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以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本文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近郊-远郊”城乡梯度上4个研究区的三种典型林分类型(樟木林、水杉和池杉林、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文化产业,进入21世纪后,文化产业成为国家实现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也是重要的国家软实力,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国力有巨大贡献。当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推动
在新医改推进已近十年的今天,我国卫生行业主管部门及部分学者、医院管理者逐渐认识到了在公立医院构建起完善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开始研究、借鉴国内外成功组织的实践经验,在公立医院的管理运营中引入内部控制。但是由于我国公立医院的双重目标导向(即功能性目标和公益性目标)和运营管理的特殊性(即业务和相关政策的复杂性),内部控制理论体系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在我国公立医院的有效实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