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钓鱼岛附近海域潜在石油资源的发现为导火索,钓鱼岛争端日趋白热化。对钓鱼岛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我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以往对钓鱼岛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三国四方展开,即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和美国。但在《英国外交档案》的记录中可以发现,英国方面对钓鱼岛问题也有大量的记载,同时与钓鱼岛问题相关的几个重要事件,英国也参与其中。因此从英国的视角看钓鱼岛问题可以获得一些新的信息。本文通过研读《钓鱼岛问题文献集》中的美国外交关系文件、美国安全档案、英国外交档案、日藏美国文件、明清文献、清季琉球交涉档案、“中研院”藏档、“国史馆”藏档、报刊资料和保钓运动资料等一手档案资料,获取了许多相关信息。同时借助《“萨马兰”号航海日志》、《日本外交文书》、《英国外交文件》等资料,分析了在各个历史时段,在与钓鱼岛相关的几个历史事件中英国的态度,不仅从中获取了新的信息,还对未来中英关系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本文第一章介绍了英国最早记述钓鱼岛的《“萨马兰”号航海日志》,对航海日志中涉及钓鱼岛的内容进行了翻译,发现因为不熟悉这些岛屿,加之随行中国船员是闽南人,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命名存在偏差。因后期英日方面的记载多以英方航海日志作为参考,也造成后期资料中岛屿命名的混乱,对后期解决钓鱼岛争端寻找证据造成一定困扰。同时从早期英国海军资料中可以看出,英国虽然很早就发现了钓鱼岛,但是对它没什么兴趣,且认为这片无人居住的岛屿属于中国。本文第二章论述了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签订前后英国态度的转变。战后英国曾企图介入调停,但不了了之,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英国一直保持中立,《马关条约》签订后英国也不参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对于条约中要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清政府希望英国出面干涉,但英国权衡利弊后决定不干涉。英国虽然在资料中提及钓鱼岛,但觉得干预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弊大于利,遂出于国家利益考虑保持中立。本文第三章论述了《对日和平条约》起草和签订过程中英国的态度。英国对条约内容尤其是关于领土及其中的台湾部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在这一时期英美的意见大多趋于一致,英国出于自身国际地位的考量选择配合美国。同时这段时期在中国存在两个政权,英国对这两个政权也有自己的态度,可以说十分圆滑。本文第四章论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钓鱼岛石油资源被发现后英国的态度。这部分介绍了中日提出的“搁置争议”说法的产生与真实性以及英国对其看法。同时介绍了现当代有关钓鱼岛的一些问题中英国的态度,如领海权问题、保钓运动等,探究了英国在一系列事件中“不发表立场”的原因。本文结语章节总结了从英国视角研究钓鱼岛问题所获取的新信息,同时纵观几次历史事件中英国的反应,英国最终的态度都是保持中立、不发表意见、不干预。这是英国历史上奉行的“孤立主义”与“均势外交”的延续。英国视角的研究也有利于反思未来中英关系的发展,只有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与英国多方面的合作,才能实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本文的“英国视角”实际上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从英国的档案资料中可以获取有关钓鱼岛问题的一些新的信息,帮助理清问题,甚至是提供一些新的佐证:另一方面是指通过观察英国在钓鱼岛争端发酵过程中的态度研究英国的对外政策,为当代的中英外交关系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助力。从英国视角研究钓鱼岛问题,跳出了以往研究中“自古以来”的圈子,从另一个角度获得了新的信息与见解。钓鱼岛问题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对钓鱼岛问题的学术研究,其意义不仅在学术层面,也在某种程度上是为解决政治问题寻求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