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词,一直以来都受到学术界比较多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在马克思整个唯物史观的建构过程中,异化劳动问题是一个重要内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首次将异化概念和劳动问题创造性的结合起来,自此在他的理论建构中开启了一条新的探索路径。马克思提出并规定了“异化劳动”批判的四个方面,逐层深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劳动异化所导致的人的异化以及其产生的私有制根源,指出只有实现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才能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正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劳动所发生的异化进行了现象的批判和本质的揭露,成为马克思整个理论批判和理论建构中一个很重要的逻辑性的线索。马克思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实现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所以直到马克思晚年,他对异化劳动的批判也从未停止,并始终贯穿于其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过程。文章力求通过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批判思想的研究,阐述这一批判思想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在相关内容分析中总结其批判的基本内容,从整体上论证这一思想应有的理论地位,发掘其对现实生活的实践意义。首先,从马克思异化劳动批判思想产生的背景入手,通过分析其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进而从总体上把握这一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发展基础。其次,系统阐述马克思异化劳动批判思想的整个演进过程,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的基本阐释,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其批判的唯物主义观点的引入,再到之后的一些手稿以及《资本论》中逐渐深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再者又拓新为对科学技术的批判,这一部分从整体上阐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批判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然后,论述马克思异化劳动批判的基本内容,分别从逻辑支点、基本向度、价值诉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批判思想的丰富内容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全面的归纳和总结。最后,解读马克思异化劳动批判思想的理论地位与实践意义。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批判思想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旨向,从其理论地位来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异化劳动”问题对于剩余价值理论的建构、唯物史观理论的建构、科学社会主义的建构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从其实践意义来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批判思想所揭示的劳动的人民性、科学性、生态性、和谐性,始终是当下所追求的“应然”劳动的应有之义。总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批判思想内含了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和对“应然”劳动的建构诉求,继续深化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批判思想的研究,实现批判与建构的双向逻辑推进,才能使其在历史和时代的变迁中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