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的相关问题。东盟新成员国指最后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的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从分类上讲,对外投资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间接投资。本文主要探讨中国民营企业对东盟新成员国的直接投资问题。随着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深入开展,有很多关于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研究。综观现有研究成果,专家学者们主要以东盟整体为投资对象,研究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有关问题,包括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制约因素与优势以及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国企业如何更有效投资东盟等。然而,由于东盟十国经济发展差异很大,仅将十国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这会限制对微观企业的指导意义。进一步分析东盟,可以发现东盟新成员国具有相似的市场特征与发展共性,适合作为细分后的投资对象来研究。实际上,东盟新成员国与中国在地理上及经济上都有密切关系,合理、有效投资东盟新成员国是可行与必要的。因此,本文试图对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从市场细分角度出发,以相关投资理论作依据,重点分析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的必要性、可行性、现状与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顺着这个思路,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介绍与评述国内外学者对外投资理论,分析其对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的指导意义,初步揭示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的必要性,奠定本研究的理论起点,分析本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章第一节介绍国内外适合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的一般对外投资理论。这些理论按投资主体所属国家的发展性质不同,分为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理论和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理论包括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投资周期论、雁行形态产业发展论和边际产业转移理论。由于这些理论的对外投资主体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实用性相对较弱。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包括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这些理论的投资主体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具有规模小、实力弱、拥有一定比较优势等特征,与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相似。因此,这些理论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的重要理论依据。第二节介绍国内学者针对投资东盟的相关研究,主要从投资制约因素、投资优势、投资战略措施的角度进行文献介评,得出以东盟整体为对象的研究较多,而以东盟新成员国为对象的研究较少。然而由于东盟新成员国具有相似的市场特征,将东盟新成员国作为投资对象研究是可行且必要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章,承接第一章的分析,具体从中国民营企业及东盟新成员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更充分证明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一节分析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的必要性。中国民营企业可以通过投资东盟新成员国逐步实现企业国际化战略,绕过贸易保护壁垒,缓解国内的发展瓶颈,转移过剩的生产力,因此应该投资东盟新成员国。后面两节分析投资可行性。第二节介绍中国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优势。主要包括企业体制优势,经营成本优势,经营机制优势以及小规模技术优势。这些优势为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奠定了基础。第三节,分析东盟新成员国的便利条件。东盟新成员国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政府重视外商直接投资,制定了吸引外商的优惠政策;与东盟其他国家相比,东盟新成员国在经济环境上也具有吸引外资的优势,包括东盟新成员国的GDP年增长率较高、东盟新成员国国内农业与工业比较发达;东盟新成员国国内基础设施落后,需要大量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东盟新成员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廉价劳动力资源。这些便利条件为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和重要的商业机会,加大了投资的可行性,尤其是为中国民营企业在投资东盟的初始阶段提供了很好的市场,并且有利于中国民营企业以此为跳板,进一步深入到东盟其他国家。第三章,主要分析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的现状、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本章第一节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的现状及问题。从整体上讲,中国民营企业对东盟新成员国的投资产业偏重农业与工业;投资模式单一,倾向于销售与贸易型企业;投资额在逐年上升,但是绝对数额与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仍然偏小;投资偏重低端产品。第二节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具体原因,从民营企业自身与东盟新成员国两方面分析各自存在哪些制约投资的因素。民营企业方面主要由于治理机制不合理、产品集中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缺乏对东盟新成员国投资可行性分析、缺乏品牌意识、缺乏本土化意识、信息不通畅、科技水平落后等原因,影响了投资;而东盟新成员国方面,由于各国国内投资环境不太理想,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本身不平衡等影响了投资的质量。第四章,针对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关对策。本章首先从整体角度,提出相关治理路径。中国民营企业应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进行市场调研与投资可行性分析、打造具有核心价值的企业品牌和实施经营本土化战略,解决自身问题及规避东盟新成员国制约因素。后面两章从产业选择与模式选择上具体分析对策。文章建议中国民营企业在投资东盟新成员国时,产业选择上应重点投资资源开发业,注重投资加工组装型制造业,继续保持对纺织服装业的投资以及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模式选择应该优先采用境外加工贸易投资模式,选择海外营销渠道模式和尝试海外研发投资模式。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将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看作一个次区域经济整体,研究中国民营企业对该区域的投资问题。本文认为鉴于东盟新成员国经济发展的相似性,这一划分更贴近实际,更科学,也更具有现实意义。(2)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只基于某一理论研究的狭隘视角,综合运用多种投资理论,深入分析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新成员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中国民营企业应采用多种投资模式,重点投资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并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有效扩大对东盟新成员国的投资,在观点上有一定新意。但由于本人能力水平有限,相关研究难免粗浅,敬请专家和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