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足的资金来源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何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是每个企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大多偏好于利用股权再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为获得股权再融资资格,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所发生的关联交易,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企业集团内部资源、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会存在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进行操纵的现象,这会损害公司利益,同时侵害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影响资本市场的整体运行以及持续发展。那么基于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情况下所发生的关联交易如何影响企业价值呢?本文结合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对股权再融资下关联交易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融资理论、关联交易理论和企业价值理论出发,对关联交易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了规范分析。融资理论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未形成规范化体系,债券市场发展缓慢,股票市场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制度不完善且监管不力,股票价格浮于企业价值,同时股票市场投机性强等,这使得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了较强的股权融资偏好。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制定了相关政策对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进行监管,上市公司为获得股权融资资格,就会对企业当前状况进行盈余管理,关联交易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对于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我们并不能排除其所发生的关联交易并非出于盈余管理动机。这样,股权再融资前,企业集团内部单位会通过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进行利益输送,而在股权再融资后,则会停止对上市公司的这种利益输送行为,甚至会对上市公司所筹集的资金进行转移。关联交易理论认为通过关联交易,企业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以及企业集团内部各单位间的组织协调费用,可以实现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同时,通过关联交易,可以在企业集团内部实现协同效应,使集团内部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关联方在关联交易中也可以给企业带来专用性的资产;在集团内部形成的内部资本市场中,通过关联交易可以在有效融通资金的基础上,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集团内部资金使用效率,然而,内部资本市场中也存在集团内部各企业间的利益冲突,这又使得关联交易成为了企业价值提升的阻力;所有者与管理者、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存在,使得管理者会为了自身的利益牺牲所有者利益,而拥有公司实际控制权的大股东可能会利用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对企业进行“掏空”,损害企业价值。企业价值理论认为,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应结合企业现有状况和企业未来的成长性。综上得出结论,企业进行股权再融资前所发生的关联交易会对企业价值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在股权再融资后,企业所发生的关联交易便可能会成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利益输出的工具,从而降低企业价值。其次,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的股权再融资为研究的切入点,研究了上市公司所发生关联交易活动对企业价值产生的影响。在提出假设、建立模型的基础上,选取了2006-2013年期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筛选了再融资前2期至后2期2008-2011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围绕“股权再融资——关联交易——企业价值”这条主线展开研究,分析了上市公司是否进行股权再融资对关联交易规模的影响,在此前提下,分别分析了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和未进行股权再融资两种情况下所发生的关联交易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所发生关联交易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相对于未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言,其关联交易规模较大。(2)对于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因获得资金支持,公司运行状况有了进一步提升,因此其所发生的关联交易会通过实现协同效应、资源优化配置等方式来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产生积极效应;对于未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虽然其所发生的关联交易规模相对较小,但对企业价值的提升同样有促进作用。(3)而对于股权再融资前后的不同情况而言,股权再融资前,关联企业通过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进行利益输送,这种情况下所发生的关联交易会对企业价值产生的正向作用,当上市公司完成融资活动,获得所需资金,关联企业就会停止对上市公司的这种利益输送行为,转而通过关联交易对所输送的利益进行转回,甚至对上市公司所筹集的资金进行转移,这种情况下所发生的关联交易就会对企业价值产生侵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