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三峡水库开始蓄水,2009年完成175米水位蓄水,到2015年库区水位已经在在145米至175米水位线间运行了6年,库区已经形成了总面积达291.53平方千米的消落带。消落带是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是周围农药、泥沙、化肥、有机物、固体垃圾等进入三峡库区水域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对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起着类似廊道、过滤器和屏障的作用,在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及保持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功能。同时,消落带也是整个水库生态系统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种种原因使得消落带污染治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而且有越发严重的倾向。要解决消落带的污染治理问题就必须结合消落带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消落带问题产生的原因,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优化治理措施。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依据、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思路以及论文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对研究的基础理论做了介绍。第三部分,对三峡库区涪陵消落带的概况做了说明,重点对消落带污染治理存在的成效进行分析和评述。第四部分,分析了三峡库区涪陵段消落带污染治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运用治理理论提出了关于三峡库区涪陵段消落带污染治理措施的优化策略。第六部分是结语主要对全文论述和逻辑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本文在公共管理视角下研究三峡库区涪陵段消落带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治理理论提出了“政府主导,第三方机构、公众共同参与并监督”网络治理模式优化涪陵段消落带污染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