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市作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逐步形成依托城市、集聚发展的空间布局形态,产生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适应性概念的引入,目的在于运用其动态观和整体协调关系为现代外部公共空间设计构建一个可调节反馈的和谐的设计系统。为了更有效的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适应性研究,在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外部公共空间的实证分析基础上,探索一种以SD法为研究方法,对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外部公共空间进行适应性评价,以期为城市创意产业园建设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园空间在演化过程中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本文将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本次研究。首先,本文通过对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适应性理论进行基础研究,并通过有重点、分层次地走访调研成都十多家旧厂房改造和新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有了宏观的认识和了解。再在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组成要素与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园适应性内容与适应性载体,进而总结出适应性要素:物质空间要素与场所人文两大方面的内容。其次,选取成都其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对三个产业园外部公共空间的简单介绍,运用SD法对应适应性要素选取评价因子与评价样本,通过问卷调研然后整理数据得出综合评价平均值,再分析数据找出实例在外部公共空间适应性方面的情况。最后,论文依据前期的理论分析和运用SD法进行实证研究,总结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外部公共空间适应与不适应的地方。再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外部公共空间适应性设计建议。主要是从六个方面入手,包括:增强个性化,促进行为参与;打造多义空间,容纳多种活动;完善设施,加强空间可达性;塑造品质环境,延长空间停留时间;打造开敞空间,增强自由交流;加强文化内涵,提升空间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