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neurogenic bladder dysfunction, NBD)是指某种原因引起支配下尿路的神经病变或损害所致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即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障碍。对于那些出现膀胱逼尿肌纤维化,膀胱容量经保守治疗不能改善、或出现上尿路功能损害的患儿,需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膀胱扩大术,膀胱扩大术的种类很多,各有优缺点,本文通过随访研究,比较回肠保留粘膜膀胱扩大术与回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的临床疗效,寻找更好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搜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自2005年7月至2012年5月间共收治的22例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患儿进行随访研究。所有患儿在手术前都做了详尽的病史记录,包括:一般临床表现、手术史及排尿情况,术前均行肝肾功能、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以及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查,12例患儿行回肠保留黏膜层膀胱扩大术,10例患儿行回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回顾分析行两种膀胱扩大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两种手术的手术方法,手术前后的临床表现,膀胱容量、顺应性、逼尿肌压以及尿流率进行比较,客观评价两种手术疗效。结果:1.一般资料:行回肠全层膀胱扩大术12例中男3例,女9例;行回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10例中男5例,女5例,手术年龄3至19岁,平均手术年龄11.0岁。随访通过病案记录及门诊诊疗记录获得,其中22例获得随访,随访4个月至53个月,平均为19.5个月。其中有脊膜膨出修补术后者15例,行脊髓栓系松解术后者7例。2.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回肠全层膀胱扩大术与回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术后膀胱容量均较术前增加,分别为(171.75±91.16)vs(306.67±130.54)ml,(173.00±149.75)vs(197.90±120.31)ml(P<0.05),手术前后膀胱容量的差值分别为(144.58±130.44)ml,(32.50±36.12)ml;手术前后膀胱充盈末逼尿肌压分别为(43.00±21.12)vs(21.42±11.87)cm H20,(59.00±25.34)vcs(44.80±20.24)cm H20.手术前后膀胱充盈末逼尿肌差值分别为(21.58±21.32)cmH20,(15.20±25.65)cm H20.回肠全层膀胱扩大术术后无抑制收缩4例可见,2例咳嗽时可见,6例未见;回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患儿4例可见5例咳嗽时可见,1例未见。两种手术术后顺应性均较前改善,回肠全层膀胱扩大术为75%,回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为60%。3.临床表现:术前:所有患儿几乎都有尿滴沥、湿裤,无成泡尿,会阴部潮湿,排尿时感觉减退或无感觉。术后随访结果示:两种膀胱扩大术术后患儿尿失禁症状都明显改善,回肠全层膀胱扩大术术后患儿有1例(8.3%)曾出现尿路感染症状,1例(8.3%)出现膀胱结石,对症处理后好转,回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术后患儿1例(10%)出现尿失禁症状,口服托特罗定后好转。4.统计学分析手术前后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分别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先用配对t检验评价手术前后的变化,再用秩和检验评价两种手术前后差值的变化,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晚期因膀胱顺应性降低,容量减小,膀胱内压增大,大部分患儿都存在尿失禁、湿裤,尿滴沥,无成泡尿、夜间尿床等,不仅影响了患儿的生活及身心健康,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通过随访研究发现行膀胱扩大术后可明显改善或缓解上述症状。2.通过本次尿流动力学检查随访结果可以看出回肠全层膀胱扩大术在增加膀胱容量、降低充盈末逼尿肌压及改善逼尿肌无抑制收缩方面,明显优于回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因此对于膀胱纤维化挛缩严重,膀胱容量明显减小,逼尿肌反射亢进的神经源性膀胱患儿可行回肠全层膀胱扩大术。3.但是回肠全层膀胱扩大术缺点是:粘液尿、结石、长期并发症还有恶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