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理股票期权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lue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由此导致了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由众多的股东拥有,而由经营者负责经营,企业高层经理人员事实上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在公司决策中,由于二者的追求目标存在差异,在一定条件下,经营者可能做出违背所有者利益的事情,这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使经营者的行为能够按照所有者的目标进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利益激励机制的建立,其核心是经营者报酬模式的设计,而实施经理股票期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为了借鉴发达国家在经理股票期权制度建设、实施方面的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经理股票期权计划,我们有必要对股票期权加以深入研究,并对我国目前实施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便更深入地掌握股票期权制度的精髓,更好地把它运用到我国企业改革实践中去。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遵循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对经理股票期权在我国企业的应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做一些探讨。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经理股票期权的基本理论 本部分是本论文的基础章节,主要阐述了经理股票期权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和特征,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经理股票期权的作用。 第二部分经理股票期权在美国的实践及启示 经理股票期权发源于企业竞争最激烈的美国,且为美国企业最重要的长期激励方式。美国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高科技公司实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情况十分普遍。本部分着重介绍经理股票期权在美国实施情况,最后总结归纳出美国实施经理股票期权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三部分我国实施经理股票期权的必要性及现状研究 三、四、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章节,本部分着重阐述了经理股票期权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总结归纳了我国目前实施经理股票期权的现状及模式并对其进行评述:各个地方探索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都结合了当地企业的情况,各有特色,但是从本质上来看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期权,而是期股激励制,是一种在我国现有体制、法律框架下加以改造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股票奖励
其他文献
1990年,C. K. Ptahalad和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经典之作——《企业的核心能力》正式确立了核心能力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地位。自此以后许多学者和企业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诸多的理论和观点。 本文首先对有关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切入点和理论创新之处。 本文从忠诚度的视角来研究企业核心竞
公司治理与监控机制是近期讨论的热点问题。上市公司运作规范与否、治理结构完备与否,监控机制运行是否有效,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等有着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