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明显。在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具体来说,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32.6%下降至2015年的4.7%。但城乡和农村内部的居民收入差距却在不断的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比值和农村内部基尼系数分别由1978年的2.57和0.29扩大到2014年的3.37和0.34。这种日趋扩大的收入差距的扩大极大的阻碍了降低农村贫困的进程,延缓了实现新世纪精准扶贫目标的进度。因此,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所造成的这种减贫弱化效应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所搜集的数据资料,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及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天柱县为例,先对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和贫困现状进行分析,重点从作用机理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降低农村贫困度所产生的弱化效应,并以此探讨了减贫视角下如何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本文描述了我国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全面分析和比较了中国的贵州省2006-2015年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化轨迹,也从农村内部的不同家族和不同收入组对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做了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首先,各乡镇之间,包括不同家族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变化趋势;其次,现阶段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呈现集聚的趋势,扶贫工作成效因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扩大而受阻较大,脱贫又再次返贫现象特别严重。总之,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村减贫的弱化效应越发突出。最后,本文选用中国1980-2014年的数据做时间序列计量分析,综合比较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的结果,我们发现:(1)在控制农村贫困度和其他一系列影响农村脱贫因素的基础上,运用OLS回归的方法,发现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条件均值负面弱化效应较明显,其弹性回归系数达到-0.8。(2)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更进一步细致的刻画农村居民内部不同收入差距分位点上的弱化减贫效应,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较低和较高时,减贫的负向弱化效应较弱,而处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中间程度的年份,减贫弱化效应最明显。针对本文案例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相关结论,本文具体做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分析,从宏观方面的解决方法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户籍制度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和从微观方面的教育发展、医疗资源配置城乡社保等方面对缩小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提供切实可行的长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