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混业趋势下政府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eet_lit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当前在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金融分业监管存在监管效率低、监管重复、监管真空、监管竞争以及信息沟通不畅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博弈论方法分析了政府金融监管存在问题的背后影响因素主要是金融监管成本、激励相容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等。金融监管博弈中分不同情景和不同条件分析了金融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博弈,又通过演化博弈分析了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通过研究发现:当金融机构进入市场时,一是,金融机构应对监管付出的成本α对金融监管部门实施监管的概率和金融机构合格的概率都没有影响,这也是导致重复监管的一大重要因素;二是,当监管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监管部门对市场准入不监管,金融机构以不合格进入市场是博弈的纳什均衡,此时是整体无效率。由于社会成本通常是固定的,将协调成本纳入RC考虑,更加容易导致无效率情况的发生,这是也是导致监管真空的一重大因素。所以应当整合监管资源,降低监管成本,包括部门间的协调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当金融机构经营活动时,一是,社会成本对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没有影响,金融监管容易忽视社会成本,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调整策略,而非从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进行考虑,因此容易导致监管真空;二是,监管部门失职给自身带来声誉损失与监管部门尽职给自身带来声誉价值都对金融机构违规概率产生反向影响,因此对金融监管部门引入一定的奖惩机制可以改变金融机构违规经营的概率。当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时,一是,不同条件直接影响着监管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当监管制度的安排是无效率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加剧;二是,在最后贷款人不援助时金融机构被迫退出市场造成的社会总损失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最后贷款人援助造成的道德风险成本或者增加最后贷款人援助成本能够使金融机构更稳健经营。金融监管主体演化博弈结果显示,平等主体且有限理性的金融监管部门按照复制动态规律调整金融监管合作态度和策略,由于不同的制度安排,博弈双方根据复制动态学习而达成的均衡策略不一定是高效率的,通常只是根据监管部门自身利益需要而形成的均衡结果。在金融混业趋势下,多部门金融监管制度安排,很大程度已经决定了博弈收益矩阵中的收益情况,换言之,金融监管部门在演化博弈中复制动态的最终策略出现的概率决定于监管制度的安排。因此,欲使金融监管达到高效率,必先从协调优化金融监管制度安排着手。笔者从博弈的角度考虑了金融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注重分析影响金融监管博弈收益矩阵的相关因素,以及金融监管博弈的过程和最终的均衡。博弈分析已经为我们揭示了一些造成金融监管问题的重要因素,但我们的对造成金融监管问题的其他具体成因未能做深入的分析,对金融监管问题进行博弈分析后,进一步分析了造成金融监管问题的其他因素。最后结合前面的分析给出了一些改进我国金融监管的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现有地形生成方法多针对的是自然、随机地形,对具有明确设计需求的地形,尤其是对人工地形自动化生成缺乏深入探讨。针对生产建设中"人工堆垫地形"的高效生成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自动化地形生成方法:首先,在分析该类地形形态特征的基础上,使用直骨架算法对地形底部平面轮廓图进行区域划分以获得不同的坡面区域,然后采用高效的多边形直骨架斜接偏移算法,构造和编辑阶梯状坡面或曲面坡面,由此可以根据给定参数自动、高效地构造
瓶子不是优质的象征不久前,一个名为《康师傅,你的优质水源在哪里?》的帖子引爆了整个瓶装水行业的定时炸弹。康师傅公司也动作迅速地承认自家的“优质水源”就是水龙头里接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