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许多大公司相继爆发会计丑闻。在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相对完善的美国,继2001年末安然宣布破产后,2002年又接连爆出Global Crossing,Adelphia、世界通信和施乐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严重打击了美国投资者的信心。在我国,从1990年初的深圳原野到1990年末的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再到银广夏事件,会计造假、盈余管理、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演越烈,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病疾”,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包括美国在内许多会计学者都把矛头对准了会计准则的制定。不容置疑的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对于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有帮助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各国缺乏有效的会计准则内部执行机制,将无法保证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得到切实执行。而近几年被认为是会计准则相对完善的欧美国家相继爆出财务丑闻,人们更是认识到高质量财务报告体系不仅需要一个好的会计准则,还需要一个好的会计准则内部执行机制,否则一个制定得再完备的会计准则,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成为了一纸空文,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更是形同虚设。本文认为会计准则内部执行机制与会计准则自身同样重要。有关会计准则内部执行机制的研究对于如何实现会计国际化、防止会计造假、构建高质量财务报告体系这些会计理论与实践难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系统的角度来审视会计准则内部执行机制,将其定义为以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为基础的系统,这个系统存在于一定的制度安排内,并通过公司对规则的自我信念和客观行动的互动作用来实现有效执行会计准则的目的。讨论了会计准则内部执行机制与外部保障机制的关系,提出了会计准则内部执行机制的四大性质,即系统性、内生性、历史性和目标导向性。文章引入博弈模型对会计准则内部执行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参与人的有限理性与制度的构造性安排以及监管模式的高昂成本是会计准则内部执行机制存在的根本原因。会计准则内部执行机制的构建需要以有限理性假设、代理成本与激励机制、收益化均衡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它们与会计准则内部执行机制的关系。本文介绍了三种重要的会计准则内部执行机制的运作方式:公司内部会计运作机制、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信誉与道德机制,并对我国三种运作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认为政治结构、关系网络造成的“路径依赖”和“挤出效应”影响了会计准则内部执行机制的有效性。文章最后分别就会计准则内部执行机制的三种重要方式提出了改进意见,对会计准则有效执行的前提——建立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