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糖尿病肾脏损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它是发达国家终末期肾病的首位病因,在我国终末期肾病中的所占比例也在迅速上升。糖尿病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病理分型/分级标准存在广泛争议,尚无获得广泛认可、能准确评估预后的标准。2型糖尿病相关的肾病在临床、病理以及预后特征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国内外许多学者因此提出了不典型糖尿病肾病的概念,这些患者病程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少、代谢紊乱严重,病理特点不同于1型糖尿病患者经典的肾小球病变,而肾小管、间质、血管病变相对突出,肾功能下降速度更慢。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病理分型与预后相关性的随访队列研究还很缺乏,因此有必要对我国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进行临床、病理研究。目的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病理分型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该分型对患者肾功能下降速度及相关结局事件的预测价值;寻找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的临床及病理指标。方法:入组标准: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接受肾活检,临床和病理资料保存完整、符合1997年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肾脏病理以非糖尿病肾病(NDRD)为主的患者。符合上述条件患者共119例,对随访期大于等于6个月的患者(共92例)进行分析。病理资料:根据光镜下所见将患者分为典型糖尿病肾小球病(DG,共51例)和不典型糖尿病相关肾病(ADRG,共41例)两组,根据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结果,分别定量/半定量方式评价肾小球、血管、小管间质病变及足细胞密度。临床资料:收集活检前后2周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随访资料:通过病案检索及电话对上述患者队列进行随访,比较病理分型对患者预后(死亡、需要规律维持性透析、肌酐倍增、接受眼科手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应用回归分析探索与肾脏结局事件的独立相关的临床及病理指标。结果1.DG组患者年龄较高,血红蛋白、血ALB显著较低,糖尿病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DR程度较重,收缩压较高,血尿、蛋白尿、肾功能损害情况较ADRD重;ADRD组BMI及TG、均显著较高。2.DG组系膜体积分数[Vv(mes/glom)]、基底膜厚度(GBMW)显著较高,而足细胞相对密度[Nv(epi/glom)]则显著较低;DG组肾小管萎缩积分、肾间质病变积分、肾血管病变积分均显著高于ADRD组。3.随访期间DG组肌酐增加速率显著大于ADRD组;DG组发生肾脏结局事件共29例,死亡12例,发生糖尿病眼底事件31人次、心血管事件4人次;ADRD无终点事件发生,随访期间发生糖尿病眼底事件2人次、心血管事件4人次。DG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3(6,40)个月,中位肾脏无事件生存期为32(19,45)个月,两组生存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4.Cox回归分析提示,校正CKD分期后,病理类型为DG、GBM厚、血管及小管间质病变严重等病理表现是肾脏结局事件的危险因素。但只有系膜体积分数是独立于CKD分期、尿蛋白及年龄的肾脏预后的预测因素。结论1.根据病理是否符合典型TIDM肾病的特点,可将T2DM相关的肾病患者分为DG和ADRD。2. ADRD组病理表现和肾损害情况明显轻于DG,而在代谢指标、糖尿病眼底病变等临床状况方面与DG组差异显著,提示二者是有着不同病理生理机制的肾损害类型3.两种病理类型患者随访期内肾生存率差异显著,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系膜体积分数是肾脏结局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