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沿着中国古代哲学中气论哲学的发展脉络,考察和把握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人的精神因素与“气”的关系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曹丕的“文气说”。主要集中在考察“文气”的内涵。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包括前言、四个章节和结语。
前言部分,主要集中考察了当代学界对“文气说”研究的现状以及提出问题。笔者认为学术界目前尚未厘清中国气论哲学和“文气”概念的关系,不能说明所谓“精神状态”等为什么要用“气”的概念来表达。并且哲学界虽然也有人关注“文气”问题,但没有专门的著作出现。同时,指出本文从事研究的出发点是:讨论“文气”,必须以把握中国哲学上的“气”范畴开始;申明一个观点:“文气”就是李申先生所说的“人气”,是“人气”在文中的表现。
第一章,主要考察“文气说”的哲学背景。通过考察先秦时期的“血气”概念始,沿着哲学史上气论哲学的发展脉络,直至考察宋明理学的气论思想。最后得出结论:西方哲学认为人的精神因素是与物质因素对立的概念,与西方哲学不同,中国哲学认为人的精神因素中的情感不属于“精神”范畴,而是属于物质性的“气”范畴。
第二章,主要考察“文气说”的文学背景。主要考察了两个问题:一是先秦两汉时期文艺理论关于人的情感与诗歌创作的关系;二是考察人物品鉴与气论哲学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先秦两汉文艺理论重视的是伦理道德情感;人物品鉴是美学性质的,是以气论哲学为基础的。这为曹丕提出“文气说”奠定基础。
第三章,主要考察“文气说”的内涵。在此,首先探讨了曹丕的气学思想。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文气”就是“人气”的观点。文学创作不能离开情感因素,在曹丕看来,文学创作就是宣发人的情感之气的过程。“文气”就是这种宣发在文章字里行间的人的情感。并且阐明“文气”是可以涵盖“风格”的概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因情感的自然流露而影响作品整体风貌。这个整体风貌就是“风格”。因此,不能单纯使用“风格”释“文气”。
第四章,主要考察“文气说”的影响。此章以“感物说”为主线。探讨“感物说”的气论本质。进而说明“文气”概念以“感物说”为基础,并且已经超越了“感物说”,成为可以涵盖“感物说”的概念。这是“文气说”对先秦两汉文论的继承,同时也下起“缘情说”;两一方面,“文气说”注重的是个体的情感,而先秦两汉重视的是伦理道德情感,这是“文气说”对先秦两汉文论的批判以及对后代文论的建构意义之所在,这一方面同样促使“缘情说”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