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部浅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及生态环境影响
【出 处】
:
安徽大学
【发表日期】
:
2021年01期
其他文献
世界上众多大型油气田都发现在构造—热液白云岩中,与构造活动、异常热事件有关的白云岩储层往往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在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茅口组地层中发育大规模白云岩体,主要集中在川西北、川中和川西南三个地区,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由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的作用,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白云岩常被解释为热液白云岩(HTD)。然而白云岩类型多样,且对于各类白云岩形成期次、成岩流体、成因机理、空间分布规律
油气资源短缺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油气资源勘探程度增加,新发现构造油气藏越来越少,油气藏勘探开发重点逐渐转向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等复杂油气藏。地震储层预测更加依赖高效率、高保真、高分辨率数据处理方法,迫切需要一套新理论、方法能够贯穿于整个地震勘探生命周期。地震信号典型特征是信息冗余,即海量地震数据中所携带的信息是有限的。这种结构特征可以采用稀疏进行建模。以稀疏表示为核心的稀疏理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极其丰富,不仅是我国西北的能源基地,也是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源头。延长组长7段在湖盆扩张期发育“张家滩页岩”,它是延长组最主要的烃源岩层段。近年来对事件沉积的研究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在大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测年技术,结合事件沉积耦合关系,能够定性、定量的分析沉积演化过程,不仅是沉积学研究领域的创新,对其它相关研究也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鄂尔
天然地震影响地下流体运移的课题研究属于多学科交叉的探索性研究。多年来,描述天然地震引发流体运移的理论主要是在定性分析和猜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看来,需要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来丰富、修正当前的理论,以对该领域研究中遇到的流体异常,含流层渗流参数改变等问题给出更令人满意的解答。基于此,本论文运用渗流力学、多孔介质结构理论、分形统计、恒温黏弹理论等,深入探讨了天然地震与地下流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动力机制
新元古代武陵造山作用的结束,代表了华南陆块的最终聚合。因此,造山带结束时代的认识对华南陆块形成与演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武陵造山运动结束时代及机制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造山的时间发生在820-800 Ma,主要原因是在华南诸多省份广泛存在的角度不整合面,不整面以下冷家溪群及相当地层的沉积时限为860-830 Ma,不整合面之上板溪群及相当地层沉积的最大时限为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