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将全世界拖入了新一轮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之中,这次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促使全世界重新审视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的呼声也不断高涨,国际社会、各国政府、专家学者都纷纷把这次金融危机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均衡性和内生不稳定性之间联系起来,并提出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各项建议。本文试图从国际货币体系的两个重要方面,即国际储备货币供应、中心国与外围国关系作为切入点,来分析国际货币体系对金融危机的作用机制,从而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方向和改革路径提供一些参考。全文分为七个部分,具体安排如下:首先为导言,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写作思路、方法、创新点及不足。接下来第一章为文献综述,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回顾和梳理,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努力的目标。即一方面,争取能从较长的时间长度和跨度上对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两者的关系进行梳理和研究;另一方面,构建切实可行的实证模型,来对国际货币体系对金融危机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第二章以国际储备货币供应、中心国与外围国关系为切入点对1871年至今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重新划分,并重点回顾和分析了每一个国际货币体系下的储备货币供应、中心国与外围国关系这两个重要方面的具体特征。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梳理不同国际货币体系阶段下世界经济中各类金融危机的爆发情况,这个过程中以第二章划分的不同货币体系阶段为顺序对金融危机进行分类和整理,整理得到的数据主要包括不同时期金融危机爆发的类型、数量、发生特点等,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对不同国际货币体系下金融危机的发生情况和特点进行了比较和归纳。第四章以国际货币体系下的储备货币供应、中心国与外国国关系这两个方面为切入点,我们对国际货币体系对金融危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推演和假设。假设认为,国际货币体系对金融危机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储备货币供应不足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发生机制;二是国际货币体系中心国与外围国关系对金融危机的作用机制。对外围国而言,国际储备货币供应、中心国的货币供应、中国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变化、中心国的霸权垄断地位下降都会对外围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并诱发外围国发生金融危机。另外,中心国霸权垄断地位的不断下降最终会导致中心国发生储备货币信心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第五章以第四章的理论假设为基础来分别建立Prohit模型和Log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货币体系所处的时期、国际储备货币的供应量情况、中心国的货币供应量、中心国的利率变动、中心国的汇率变动、国际货币体系中中心国的霸权垄断地位变化这些因素都对外围国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有显著的影响。第六章为全文结论,本文的理论和实证都证明了国际货币体系会从国际储备货币供应、中心国和外围国关系这两个方面显著影响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同时研究表明国际货币体系的更替通常会以中心国的更替为最终标志,而原中心国的退出则以原中心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为标志。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外围国家,未来我们应密切关注中心国美国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变化以及美国国债市场的变化,并针对性选择正确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