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加味方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足量激素使用阶段对激素副作用的防治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全部病例来源于2012年05月至2013年11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肾病内科住院及门诊的患者,共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有病理穿刺资料者45例,其中微小病变型(MCD)20例,膜性肾病(MN)10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6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5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中医阴虚火旺证候积分、病理类型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对照组予以标准激素治疗方案,泼尼松起始剂量为1.0mg/(Kg.d),最大用量不超过60mg/d,每日晨起顿服,连续服用8周。对于MN患者,在予以足量激素治疗1周后予以环磷酰胺治疗,每4周使用一次,每次剂量为0.5~1.0g/m2,静脉滴注。此外嘱患者注意休息,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并根据患者病情不同予以利尿消肿、抗凝、控制感染、控制血压及对症支持治疗。3、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足量激素的第1天起配合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方(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女贞子、墨旱莲、金樱子、芡实、丹参),此方为邵朝弟教授的经验方,每日一剂,煎煮两次,混合至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临床随症加减。两组的观察时间均为8周,观察期间中药方连续服用。4、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足量激素使用前、后1周、2周、4周、6周及8周其副作用如库欣综合征、高血压、高血糖、感染、痤疮及精神症状等的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中医阴虚火旺证候积分、相关实验室生化指标(24h-UP、ALB、TC、TG、Scr等)的改变。5、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相关测定数据常规进行方差齐性和正态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库欣综合征、痤疮、高血压、高血糖、精神症状、消化道症状、月经失调及感染等副作用方面,治疗组的发生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无明显阴虚火旺证候(P>0.05);治疗后1周治疗组患者仍无明显阴虚火旺证候,而对照组有阴虚火旺证候(P<0.05);治疗后2周、4周、6周及8周,两组患者均有阴虚火旺证候,而阴虚火旺证候积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轻于对照组(P<0.05)。说明激素足量使用时配合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方能推迟患者出现阴虚火旺证候的时间,亦能减轻其阴虚火旺证候的程度。3、两组患者治疗后24h-UP均减少,且同一阶段24h-UP治疗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降蛋白尿的效果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ALB、TC、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两组间ALB、T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升高ALB及降低TC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在降低TG上,两组疗效相当。5、综合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经Ridit分析,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均无异常。治疗前后Scr、ALT、AST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六味地黄丸加味方防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足量激素治疗后副作用是安全可行的。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足量使用阶段配合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方,能推迟患者出现阴虚火旺证候的时间,亦能减轻其阴虚火旺证候的程度,并且能明显减少库欣综合征、痤疮、高血压、高血糖、精神症状等副作用的发生。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足量使用阶段配合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方能更明显的降低蛋白尿、升高血清白蛋白,提高临床疗效。4、六味地黄丸加味方增效的可能机制有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上调GCR数目、减轻足细胞损伤、改善高凝状态及改善蛋白质脂质代谢等,减毒的可能机制有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的功能紊乱、抑制菌群活性、协同降压降糖、保护胃黏膜及促进骨形成等,相关的基础研究有待下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