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父亲形象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aann85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剧,现代化的浪潮打破了封闭的农村生存空间,城乡对话不断加强,农村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父亲作为最具传统文化特质的典型代表,在城乡一体化的进城中,面临着现代与传统、城市与乡村的多重对话,也成为农村题材电视剧的重要书写对象。本文运用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选取了《刘老根Ⅰ》(2002年)、《我们的父亲》(2004年)、《马大帅Ⅰ》(2004年)、《喜耕田的故事Ⅰ》(2007年)、《绝地逢生》(2008年)、《牛铁汉和他的儿女们》(2010年)、《老爹的非“城”勿扰》(2012年)等七部农村题材电视剧,并以其中的父亲形象为研究对象,共分五个章节予以阐述。绪论部分界定了农村题材电视剧和父亲形象等概念,并概述了目前学界对于农村题材电视剧和父亲形象的研究现状,梳理后发现目前还没有学者以农村题材电视剧为文本,并以其中的父亲形象为研究对象,探讨乡村文化在城市化浪潮中的变迁。本文第一章介绍了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概况,梳理了近年来不断获奖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并分析了其多元化的创作背景;第二章则从家庭空间的维度,分析了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父子关系、父女关系以及父母关系,探讨了父亲权威的衰落和式微;第三章则从社会空间的维度,分析了村干部的父亲形象、商人的父亲形象以及普通村民的父亲形象,研究发现父亲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开始让位于子辈所代表的现代文化;第四章则从城市空间的维度,分析了进城的父亲形象,从而看到城市对父亲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排斥与接纳;第五章以城乡文化视域为出发点,分析了以《篱笆·女人和狗》中茂源老汉为代表的传统父亲形象的文化特征,和乡村生活中的父亲形象,以及在城乡文化冲突下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父亲形象,研究发现进入城市的普通父亲被城市和乡村双重边缘化的事实。最后小结部分,反思了父亲形象所呈现的中国农村地区在新一轮的城市化进程中的深刻变化。
其他文献
针对在三站测时差立体定位中辐射源位置不能唯一确定的情形,提出一种简单易懂、计算方便、可操作性强的解析解方法,以解决求解双曲面方程组的繁琐问题。首先利用三站相互之间
目的通过自行设计的计算机软件量化激光斑面积,计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后激光斑所占眼底图总面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多学科依据,符合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要求。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课程是全国医药院校的专业基础课,通过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
采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分别与3种电荷类型聚丙烯酰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非离子聚丙烯酰胺(NPAM))复配对含酚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预处理,重点
在北京西北角北太平庄一个叫“花园路一号”的简陋大院里,有一座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老式楼房,“两弹一星”功勋王淦昌、朱光亚、于敏、周光召等科学家都曾居住在这里。在这座楼房里,有一套60多平米的小三居,是邓稼先与许鹿希的家。  2019年1月23日,我第三次来到邓稼先院士的家,看望许鹿希先生。许鹿希先生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北大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许鹿希的家里,就是不谈往事,你也会触景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