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几年4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4G网络覆盖已初具规模。但另一方面是不断提高的网络建设成本和不断增加的弱覆盖区域。以往宏站解决以上问题的局限性越发突出,需要通过更多类型的基站找到网络覆盖建设的方案。本论文提出:建设小微站的方式,是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深度覆盖、提升用户感知的有效策略。所谓小微站,就是相对传统宏站,使用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集成化、即插即用的小巧灵设备,以IP化的形态完成核心网回程接入。在明确全文分析方法及步骤的基础上,本论文从概念出发,系统阐述了现存的两种弱覆盖情况,分别是盲区和热点区域。接着根据不同覆盖模型设计指标及公式推演,研究了小微站在不同场景下的最优组网方式,并将模型推广到室内室外的实际应用场景,对基站设备布置进行分析改善,从而完成优化。本论文共整理出室外、室内大物业点,室内局部三套深度覆盖方案,并对改善前后的网络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验证实际达到的深度覆盖效果。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对应以上三种弱覆盖情况,分别通过微站、皮站和飞站,根据固定要素进行布放从而完成深度覆盖。作为新技术的代表,小微站丰富了以往单一的建设模式。基站侧的建设将逐步转变为小微站协同、补充宏站的立体异构网络。本文针对不同覆盖场景,研究了小微站站形选择。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覆盖模型的有效性。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地数据得到结论,最终形成小微站覆盖工程实施流程规范。目前现网尚缺乏4G小微站的应用。本论文提出的小微站深度覆盖方案对今后深度覆盖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