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温病特色及近现代温病学在香港的发展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lear0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温病学在中医临床防治上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香港的中医发展史上亦曾作出重要的贡献。它不单可以治疗具有温热性质的外感疾病,也可应用于一些有温热性质的内科杂病,如自身免疫疾病。温病学有强烈地域性的特点,在香港的独特环境下有其温病特色。本论文的目的是藉着研究香港温病特色、温病学在香港的发展及香港温病学名家的理论和经验,一方面希望可以稍稍填补现时在这方面的资料和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期盼温病学在香港亦可以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方法:本论文的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具体来说分以下五方面:(一)香港温病特色参考相关文献,详细分析温病在香港独特环境下的特色,期望能够作出一个香港温病特色的全面综述,并成为进一步研究香港温病学发展和临床发挥的基础。(二)近现代温病学在香港的发展将中医学在近现代香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841年香港开埠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第二阶段是从1942年日据时代开始至1997年香港回归前,及第三阶段是从1997年香港回归后至现在。本论文详述香港中医学在每个阶段的主要发展,尤其侧重温病学所担当的角色,期望能较全面和系统地钩勒出香港温病学的发展和历史。(三)香港温病学名家研究选择一些具代表性的温病学名家作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除了从书本刊物和网上搜寻数据外,也从一些香港的中医组织及学术团体中搜集原始资料,包括它们的刊物、学术讲义、病案记录、甚至口述历史等。本论文选择了以下十六位温病学名家进行研究,包括潘名熊(1807-1886)、黄蝓洲(不详,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徐午初(不详,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劳子开(不详,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陈任枚(1870-1945)、杨鹤龄(1875-1954)、刘赤选(1897-1979)、黄省三(1882-1965)、卢觉愚(1898-1981)、黎端宸(1875-1940)、潘诗宪(1912-1956)、彭干(1910-1979)、梅岭昌(1940年代-)、谢秉忠(1940年代-)、张文选(1951-)和董子林(1950年代-)。研究的内容包括这些名家的生平,温病学术理论,主要学术著作及病案分析等,期望能够从这些温病学名家的研究中,归纳他们在不同历史阶段中所作出的影响和贡献,致使更能充分发挥温病学在香港治疗疾病的作用。(四)探讨利用温病学来治疗自身免疫病在大陆的进展及在香港应用的可行性。(五)探讨2003年大陆和香港面对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历史,以及温病学在香港治疗严重传染病可以发挥的作用。成果:在成果方面,也是从以下几方面分述:(一)香港温病特色温病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历代医家都重视温病的地域性,岭南和香港的温病学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对独特的岭南温病学作出系统的分折和理论研究,对诒疗香港温病以及利用温病学理论来治疗各类型疾病都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也不断地提升了疗效。(二)近现代温病学在香港的发展本论文详述香港中医学在各阶段的主要发展,尤其侧重温病学。发现温病学在香港的医疗历史上担当重要的角色,其中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兴衰起落,但它对香港作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三)香港温病学名家研究本论文研究了十六位具代表性的温病学名家,他们都各有特臭。最早期的潘名熊(1807-1886),是清末岭南叶天士派医家,广州名医,虽然不在香港行医,但他的温病学学术理论和著作《评琴书屋医略》和《叶案括要》,指导着广东省和香港的医家。黄蝓洲、徐午初和劳子开(不详,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三位名中医师在1894年香港大鼠疫中,紧守岗位,每天都接触病人,不只门诊,还按时出诊替病人治病,赢得人们的尊敬,亦充分发挥了中医在治疗瘟疫的积极作用。陈任枚(1870-1945)和刘赤选(1897-1979)都是著名温病学家,致力教育下一代中医师,他们合编的《温病学讲义》,陈氏负责上篇总论部分,刘氏负责下篇各论部分,被公认为二三十年代全国中医学校教材讲义编纂质量最佳著作之一,对以后学习温病的人影响深远。他们在广州沦陷时把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南迁香港,继续中医教育。杨鹤龄(1875-1954)和黄省三(1882-1965)是早期温病学名医,杨鹤龄擅长儿科,黄省三医治外感病尤有心得。卢觉愚(1898-1981)、黎端宸(1875-1940)和潘诗宪(1912-1956)都先后在东华医院任中医师。彭干(1910-1979)是著名温病学家,以儒入医,一面讲授国学,一面行医授徒,四十年代后期在香港行医至终老。梅岭昌(1940年代-)是温病学教育家,更参与香港特区政府的防治传染疫病工作。谢秉忠(1940年代-)是地道的香港中医,教授温病学,热心推动中医在香港发展。张文选(1951-)是2007年来港的温病学专家学者,在香港的大学医学院任教及作学术研究。董子林(1950年代-)在80年代初来港,精于运用广东山草药材和综合治疗,在大学附属诊所任中医师。从这些温病学名家的研究中,让我们深入了解他们在不同历史阶段中所作出的影响,并综合如何更充分发挥温病学在香港治疗疾病的作用。(四)温病学治疗自身免疫病本论文介绍大陆应用温病学的伏邪理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探讨利用温病学理论治疗自身免疫类疾病是否适用于香港,并遇到的困难。(五)温病学治疗严重传染病本论文回顾了2003年大陆和香港面对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的时候,温病学协助治疗的历史,并探索温病学在香港治疗传染病可以发挥的作用及面对的困难。结论:本论文论述了香港温病特色,岭南和香港温病都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而变化,例如空气污染的变化,饮食习惯的变化,甚至食物本身受到种植方法和基因技术改变而起的变化,这些都是香港的中医师在临床治疗时要注意的地方,也是香港温病学家值得继续探讨研究的课题。本论文详述了温病学在香港的发展,及对具代表的香港温病学名家作出研究。历史在不断进展,香港温病学亦在不同的阶段有兴盛和衰弱,但是从各个时代的香港温病学名家研究中,发现到他们都谨守岗位,尽心尽力地发扬温病学的精髓,造福人群,我们不但要学习他们精辟的医术,更要秉承他们高尚的医德。本论文亦介绍在大陆应用温病学治疗自身免疫病和严重传染病的经验,初步探讨温病学能否在香港发挥同样的作用。展望将来,温病学在香港是有无限的发展空间。香港温病学建基在深厚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上,必定能帮助解决医学上不少难题,让病人得到更大益处。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要疏理,这有赖同业不断研究和实践,发挥智慧,衷诚合作,分享成果,坚信温病学是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福泽人群的。
其他文献
企业资源计划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方法,它以业务信息化为基础实现对企业人、财、物的有效管控。ERP系统的财务模块作为ERP系统的核心,与一般的独立财务软件不同,ERP财务系统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消费能力的改变,广大乡村地区因使用功能不符合使用要求,居民进行自建、自主更新改造民居的现象日益突出。民居在更新改造时会涉及到
生态农业由于具有技术适宜、生态健全、经济合理以及社会接受度高等特点,是一种有益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盘锦市大洼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正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于产品的定义越来越广泛,从对产品自身单一实用性能的要求,到对产品包装、整体外观的需求,再到对于产品营销服务水平的强烈需求,无不透视出随着人类
近年来,中国的新闻媒体如何“改文风”成为了热门话题。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总体指导思想下,如何探索出使改进文风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本论文拟
作为未来社会的精英和中坚力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如何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健全其心理素质成为了当今高等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我国的高校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特定的声乐体裁,经过岁月的沉淀,具有独特的品质与内涵,堪称歌曲中的精粹。中国艺术歌曲通过中国作曲家借鉴西方艺术歌曲技法的同时,结合本国民族特点,创作出具有
《红楼梦》中的小人物贾芸自幼丧父,作为贾府的旁支别系,靠着聪明伶俐谋到栽花种树的差事。本文通过贾芸求职的经历,总结小人物成功求职的经验,期望对现代求职者有所裨益。
21世纪以来,新技术及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分工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产品、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转移,为适应国际新形势,世界各国纷纷掀起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浪潮。如今浙江省
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投资额和出口额大幅萎缩,从2008年下半年起中国的CPI和PPI呈现出从高位迅速下降的趋势,2009年的通货膨胀率由2008年的5.9%下降为-0.7%,是自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