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社会融入对精神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浙江省的调查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hongmi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是工业化过程的必然趋势,成功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所带来的人口红利是转型期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生了数量庞大的进城农民工群体,据统计2018年已达到13506万人,他们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和计划经济体制烙印的深刻影响下,进城农民工面临严重的制度排斥,同时其自身的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缺少高质量社会资本提供的外部支持,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在精神健康方面存在极大的脆性。
  社会融入理论肇始于西方学界,相关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长足进步,涌现出了同化论、文化适应论、区隔同化论、曲线融入论、多元文化主义等一大批成果。社会融入理论于21世纪初开始受到我国学界的重视,逐渐在对农民工群体的研究情境中得到借鉴和运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兼具动态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一些研究已经注意到制度、禀赋等因素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并验证了社会融入对农民工就业、消费、生活满意度等结果指标的效应,但对于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健康效应的研究仍较为缺乏。
  研究目的
  了解农民工精神健康的现状和困境,分析制度排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社会融入等多种因素对于农民工精神健康的影响,探讨多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并揭示其作用路径,同时比较和分解不同群体农民工在精神健康状况上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今后推出改善农民工精神健康的合理干预模式和政府有关决策提供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大样本的横断面调查研究。2018年7-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从杭州市滨江区和余杭区共计获得了2434个农民工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员通过社区现场调查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当场收回并核对以控制调查质量。所获数据采用Epidata3.1中文版软件录入,通过玛叶指数考察样本的人口学代表性。
  问卷中涉及的主要变量包括:1)社会人口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婚况、行业、收入;2)迁移特征:包括家庭式迁移、留城时间;3)制度排斥因素:包括户籍排斥、就业排斥、居住排斥、劳动权益排斥、社会保障排斥;4)人力资本因素:包括教育程度、职业培训次数、资格证书个数、自评健康;5)社会资本因素:包括乡村型社会资本、城市型社会资本;6)社会融入因素:采用《农民工城市融入量表》进行测量,包括经济融入、行为融入、政治融入三个维度;7)应对方式: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测量,包括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两个维度;8)精神健康:包括心理压力、自杀意念。心理压力采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进行测量,自杀意念采用中文版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第9条目进行测量。
  数据库中存在的少量缺失值采用EM算法进行补充,数据分析过程中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量表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Oaxaca-Blinder分解和路径分析,使用的统计软件包括SPSS23.0,STATA14.0和AMOS23.0。
  研究结果
  1)农民工的精神健康状况:农民工心理压力得分平均为25.69±6.44分,参照城市居民健康危险压力状态的判断标准,农民工健康危险性心理压力的检出率为56.2%,总体检出率的95%CI为(54.3%,58.2%)。农民工两周内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为9.3%,总体检出率的95%CI为(8.2%,10.5%)。
  2)农民工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全模型结果显示,人力资本(β=-0.07,p=0.004)、经济融入(β=-0.21,p<0.001)、行为融入(β=-0.098,p<0.001)对心理压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协变量中性别(β=0.055,p=0.008,女性高于男性)、代际(β=0.151,p<0.001,新生代高于老一代)对心理压力的影响显著。
  3)农民工心理压力的群体差异分解: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农民工心理压力的估计均值差异为-0.818,其中由特征系数不同引起的系数差异可以解释总差异的87.78%;不同代际农民工心理压力的估计均值差异为-2.056,其中由特征系数不同引起的系数差异可以解释总差异的110.26%;不同婚况农民工心理压力的估计均值差异为-0.785,其中由特征系数不同引起的系数差异可以解释总差异的75.41%。心理压力在不同性别、代际、婚况的农民工之间的差异均存在较大的歧视效应,女性、新生代、不在婚农民工面临相对较大的健康脆性。
  4)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具体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行为融入、经济融入、政治融入,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融入水平显著高于老一代,表现出较为典型的直线融入特征。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经济融入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β=0.115,p<0.001)、婚况(β=0.064,p=0.015)、行业(β=0.058,p=0.005)、收入(β=0.121,p<0.001)、留城时间(β=-0.056,p=0.022)、制度排斥(β=-0.186,p<0.001)、人力资本(β=0.073,p=0.002);行为融入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β=-0.071,p<0.001)、收入(β=0.082,p<0.001)、制度排斥(β=-0.111,p<0.001)、人力资本(β=0.173,p<0.001)、乡村型社会资本(β=0.081,p=0.001);政治融入的影响因素包括户籍地(β=-0.04,p=0.052)、行业(β=0.044,p=0.039)、制度排斥(β=-0.13,p<0.001)、人力资本(β=0.067,p=0.004)、城市型社会资本(β=0.077,p=0.001)。
  5)对新生代农民工“双重脱嵌”假说的验证: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制度排斥得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t=1.541,p=0.123),但新生代农民工的乡村型社会资本(t=-4.374,p<0.001)和城市型社会资本(t=-5.469,p<0.001)水平都显著高于老一代;乡村型社会资本对制度排斥——行为融入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B=-0.125,p=0.015);因此,该假说的两条基本假设都未能通过实证数据的检验。
  6)农民工心理压力的路径模型分析:包含协变量、制度排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社会融入的路径分析模型总体拟合良好(?2/df=2.21,GFI=0.998,RMSEA=0.022),性别、代际、人力资本、经济融入、行为融入对心理压力的标准化直接效应分别为0.061,0.178,-0.071,-0.192,-0.108。
  7)农民工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74,p<0.001)、经济融入(OR=0.86,p<0.001)、心理压力(OR=1.1,p<0.001)、积极应对(OR=0.97,p=0.034)、消极应对(OR=1.1,p<0.001)是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
  8)农民工自杀意念的路径模型分析:包含协变量、心理压力、社会融入和应对方式的自杀意念路径分析模型总体拟合良好(?2/df=2.488,GFI=0.997,RMSEA=0.025),性别、经济融入、消极应对、心理压力对自杀意念的标准化直接效应分别为0.065,-0.1,0.101,0.163。
  研究结论
  1)农民工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代际、人力资本、经济融入和行为融入;农民工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心理压力、经济融入、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
  2)女性相对于男性、新生代相对于老一代、不在婚者相对于在婚者表现出更高的心理压力,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不同群体间禀赋要素边际效应的差异,因此女性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和不在婚农民工具有相对较大的健康脆性。
  3)对新生代农民工“双重脱嵌”假说未能通过实证证据的检验,但假说的科学性仍值得今后进一步探讨。
  4)社会融入因素在农民工社会人口特征、制度因素、禀赋资本因素与心理压力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5)社会融入因素在农民工社会人口特征、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发挥部分调节作用。
  基于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今后提高农民工社会融入水平,改善精神健康状况的几点建议。在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入方面:第一,继续深入推进户籍改革,消除制度藩篱,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第二,加大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打造高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第三,营造良好社区环境,促进社群互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转变。在改善农民工精神健康方面:第一,立足城市社区,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农民工的精神健康服务;第二,创新方式方法,探索针对农民工精神健康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新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5G等新技术的落地以及消费需求的升级变化,涉及智能家电家居、生活娱乐等多方面的智能生活场景变得越来越丰富。智能消费产品越来越被消费者所青睐,其中智能电视机依靠其大屏优势非但没有退出人们的生活反而成为了众多企业争夺客厅经济实现其智能生态圈的重要砝码。然而人们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依赖度很高,年轻观众正在逐步远离电视,加之行业发展良莠不齐,目前消费者对智能电视
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能够解决当前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面临的许多重大挑战,例如极端个性化的需求和快速变化的供需关系等。企业应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能够深化与供应商的合作、集成和优化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供应链的运营效率。数字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颠覆和加深了制造商、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过去制造行业所采用的孤立的、单独优化的业务流程、系统和资源,如今能够转化为全面集成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
学位
茶叶作为一种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兼备的产品,已在中国延绵发展了数千年。在时下健康中国战略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政策倡议与消费导向下,茶叶消费理应受到热捧,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当前消费动能不足、茶业产能过剩、茶叶文化匮乏等问题依然严峻。茶叶信息庞杂无类“不出圈”、消费者产品知识匮乏、夸张信息宣传等行业乱象,抑制了茶叶消费需求发展。因此,从茶叶信息类化的视角深入探析其对于消费需求开发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
科技的发展进步使得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通过线上平台购买生鲜产品早已屡见不鲜,生鲜电商发展非常迅速。然而,生鲜农产品网上交易普遍存在对网站卖家和平台不信任、用户流失率高、在线粘性低等问题,加之生鲜农产品商品同质化的特点导致各个平台之间竞争巨大,这大大降低了企业效益。国内外关于消费者在线粘性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信息技术的方向上,研究如何改变网站的功能和设计来吸引消费者,对消费者购物时的心理因
在现代工业化国家实现了大规模食品生产的同时,这种集成化生产体系也存在许多的局限性,在这种生产方式中能源和化学物质的大量投入,造成持久性农药残留和硝酸盐等物质对食品链和水的全球污染,同时低成本和密集型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使得食物的营养成分变少、风味变差。不仅如此,国内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也导致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面对不断恶化的食品安全问题和资源环境问题,生产有机食品将是解决这两类问题的重要
学位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近年来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减排目标并出台相关政策以减少碳排放。但事实上,单单依靠法律制度以及政府对企业的约束还远远不足。由此,碳标签应运而生,其通过对产品或服务在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进行量化标识,成为能够从企业和消费者两方共同推进碳减排的全新方式。在中国市场环境下,碳标签产品的发展不能忽略社会因素对于个体消费行为的影响。参照群体作为与消费者交往最为紧密的群体,
学位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管理界关注的焦点,如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及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从而促进员工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大量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显著影响员工的组织承诺、情感承诺、工作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及工作绩效等,然而现有研究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对于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尤其是从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感知的视角进行分析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企业社会责任
品牌是产品的价值意义载体,是根植于消费者心中的有关价值认同以及购买体验。如今,企业已经认识到品牌对企业的价值,都在努力打造自身品牌,在品牌竞争激烈的今天,打造消费者品牌忠诚依旧是品牌研究的热点。  以往文献分析来看,有关领域的学者已切入品牌营销的多个角度,并产出较丰富成果,但随着社会变迁,在新消费主义时代下,以往的研究成果已经不能完全解释当下市场背景下的新消费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对新时代消费者特征及
面对高度竞争的外部环境及难以预测的技术变革,创新成为企业独特竞争优势的来源。而组织的创新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员工的创造力能够为组织带来创意性解决方案,从根本上促进组织创新、效率及生存,是组织必不可缺的一种资源。鉴于创造力的重要价值,组织常常投入大量精力以提升员工创造力。而领导者作为组织重要成员,其提高员工创造力的能力亦受到关注。管理实践中,通过授权来增强工作场所灵活性、激发员工潜力成为企业获取反应速
在“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的发展与改革都获得迅猛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十三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设想,全国各地政府都做出积极响应。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乡村振兴为指导的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在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实施振兴战略创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