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通过分泌IL-17A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5948259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CAFs在GC中的定位及临床意义
  背景当今全球范围内胃癌(Gastric cancer, GC)仍然是一种生存率较差的恶性肿瘤,在所有恶性肿瘤致死率排名中位列第三。由于缺乏特异性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有效的抗癌治疗手段,GC患者的生存率普遍较低,其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的复杂性可能是导致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GC细胞同所在的TME间存在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调控GC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是TME中最丰富的细胞成分,同样也是各种分泌分子的主要来源,对促进上皮细胞间质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进而对GC的发生、增殖、侵袭和转移、病理性血管生成、免疫逃逸以及耐药性产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有的研究已证实,CAFs在多种类型的癌症(结肠癌,食道癌,乳腺癌和肝癌)中的组织学上表达量的增加与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而CAFs在G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GC患者预后的关系却鲜有报道。CAFs在GC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其在GC中的分布及其作用,有助于了解GC的发生发展机制,为G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了227例GC病例,运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方法研究CAFs在GC组织标本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进而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CAFs特异性标志物α-SMA的表达水平与对应的GC患者临床病例特征及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SS)之间的关系。
  结果GC组织中α-SMA表达阳性的CAFs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均显示:CAFs是一类排列杂乱、大小不一的多边形或梭形细胞,并且在GC患者胃组织中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肿瘤的间质组织内。GC组织中CAFs数量与GC患者的TNM分期(P=0.001)和神经侵犯(P=0.014)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ASA评分、BMI、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脉管侵润、Lauren分型、分化程度和术后辅助化疗无关。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TNM分期、Lauren分型、α-SMA高表达和术后辅助化疗与GC的DFS均相关(P<0.05),而性别、ASA评分、BMI、分化程度、脉管侵润和神经侵犯均与GC的DFS无关(P>0.05)。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TNM分期、Lauren分型、脉管侵润和神经侵犯、α-SMA高表达和术后辅助化疗与GC的DSS均相关(P<0.05),而性别、ASA评分、BMI、分化程度与GC的DSS均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P<0.001)、α-SMA高表达(P=0.009)和术后辅助化疗(P=0.001)是影响GC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TNM分期(P<0.001)、α-SMA高表达(P=0.008)和术后辅助化疗(P=0.003)是影响GC患者DS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CAFs主要分布于GC细胞外间质中,且CAFs数量与GC患者TNM分期和神经侵犯显著相关;
  2.α-SMA高表达、TNM分期和术后辅助化疗均是影响GC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子;
  3.α-SMA高表达、TNM分期和术后辅助化疗是影响GC患者DSS的独立危险因素。
  第二部分CAFs通过分泌IL-17A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G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背景肿瘤复发、转移导致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有研究者报道CAFs在参与重塑肿瘤间质的过程中,构成了肿瘤细胞后期发生侵袭和转移的先决条件。GC中的CAFs与多种MicroRNA相互作用,通过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进而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最终促进GC细胞发生侵袭和转移。目前研究者发现IL-17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双面性,其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而在GC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C患者的血清和肿瘤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也有研究发现,IL-17A和IL-17F不仅在G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还能够促进GC细胞的增殖。然而IL-17A在GC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CAFs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并激活多种信号通过路,进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然而在GC中,CAFs能否分泌产生IL-17A且在GC进展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却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分析GC组织中α-SMA阳性CAFs与IL-17A阳性细胞之间的关系。通过ELISA法检测胃细胞,癌旁组织分离的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 NFs)、CAFs、GC细胞与CAFs共培养体系中各细胞系中IL-17A的表达水平,用QRT-PCR检测GC细胞系,GC组织分离的CAFs,共培养后CAFs和GC细胞系中的IL-17A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JAK2阻断剂AG490和IL-17A中和抗体分别干预Transwell迁移/侵袭小室,探索CAFs对G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JAK2阻断剂AG490和IL-17A中和抗体分别干预Transwell细胞共培养小室,探索CAFs和IL-17A对GC细胞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继续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GC细胞EMT相关标志物(MMP-2、MMP-9、TIMP-1和TIMP-2)和STAT3信号通路标志蛋白(pJAK2、JAK2、pSTAT3和STAT3)表达的情况。
  结果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法对IL-17A在GC组织内的定位研究发现α-SMA阳性表达的CAFs和IL-17A表达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GC间质组织内,共同出现在GC间质的相同部位。ELISA结果发现胃细胞系GES-1、GC细胞系AGS和SGC7901可分泌产生IL-17A,但含量偏低,而GC组织中分离的CAFs分泌产生IL-17A能力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分离的NFs,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Fs与GC细胞AGS和SGC7901共培养体系则能够分泌产生更高含量的IL-17A(P<0.05)。QRT-PCR结果发现:共培养后分离出GC细胞系AGS和SGC7901的IL-17A的mRNA表达水平较单独培养GC细胞系的IL-17A的mRNA表达水平轻度升高,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单独培养CAFs相比较,共培养后分离出CAFs的IL-17A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
  CAFs与GC细胞共培养后进行Transwell侵袭试验,两种GC细胞系AGS和SGC7901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向共培养体系中加入IL-17A的中和抗体后,两种G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则明显降低(P<0.05)。
  CAFs与GC细胞系共培养后,提取相关细胞进行Westernblot试验检测,结果显示:CAFs能够提高AGS和SGC7901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JAK2和pSTAT3的表达(P<0.05和P<0.05),对JAK2和STAT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向GC细胞(AGS和SGC7901)和CAFs的Transwell共培养体系中加入JAK2抑制剂AG490后,结果显示AG490能够抑制STAT3信号通路道白相关蛋白pJAK2和pSTAT3的表达(P<0.05和P<0.05),而对JAK2和STAT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再向GC细胞AGS和SGC7901和CAFs的Transwell共培养体系中加入细胞因子IL-17A的中和抗体后,结果显示IL-17A的中和抗体同样能够抑制STAT3信号通路道相关蛋白pJAK2和pSTAT3的表达(P<0.05和P<0.05),而对JAK2和STAT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CAFs与GC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对GC细胞AGS和SGC7901进行Westernblot试验检测,结果显示:MMP-2和MMP-9的表达上调(P<0.05,P<0.05),而TIMP-1和TIMP-2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5)。而加入JAK2的抑制剂AG490后则能够显著影响GC细胞EMT相关标志物表达,GC细胞AGS和SGC7901TIMP-1和TIMP-2的表达上调(P<0.05,P<0.05),而MMP-2和MMP-9的表达则显著下降(P<0.05,P<0.05)。当再向CAFs和GC细胞AGS、SGC7901共培养体系中加入IL-17A的中和抗体用以中和IL-17A后,同样发现GC细胞AGS和SGC7901中TIMP-1和TIMP-2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5),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下降(P<0.05,P<0.05)。在细胞水平,当向Transwell侵袭小室中加入转录因子JCK2的抑制剂AG490后,GC细胞AGS和SGC7901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01,P<0.05)也明显降低。
  结论
  1.CAFs可能是GC组织中分泌产生IL-17A的主要来源;
  2.CAFs能够提高G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3.CAFs可能是通过IL-17A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GC细胞迁移和侵袭;
  4.CAFs能够促进GC细胞的EMT,提高GC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
其他文献
学位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索超声引导下经上臂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Central Vein Catheterization,CVC)两种不同方式在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医护人员安全合理地选择穿刺置管方式以完成规范合理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本研究为类试验性研究,将2016年12月~2018年6月间郑州某三甲医院的193例造血干细胞健康供者纳入研
学位
学位
期刊
期刊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