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磁共振波谱在细菌性脑脓肿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ng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细菌性脑脓肿是常见颅内感染性病变,及早明确诊断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非常关键。然而,细菌性脑脓肿临床病史常不典型,依靠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难以确诊。通常的影像学手段如平扫和强化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细菌性脑脓肿缺乏特征性表现,与脑内囊变、坏死为主肿瘤鉴别非常困难。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能够对活体组织进行代谢物分析的技术,可以为疾病诊断提供病变区组织生化及代谢方面的信息。文献报道细菌性脑脓肿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中可以显示出特异性的共振峰,对确定诊断并提供病原学信息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前瞻性地将细菌性脑脓肿的磁共振波谱(~1H-MRS)与囊变坏死性脑肿瘤的~1H-MRS波谱进行比较,评价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细菌性脑脓肿诊断及与颅内囊性及坏死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文献探讨~1H-MRS在细菌性脑脓肿的诊断、分类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肾间质纤维化是多种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比肾小球硬化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更为密切。因而对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已受到重视。研究表明,各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是重要的促肾间质纤维化因子。细胞外基质(ECM)产生增加和(或)降
  本文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前后磁共振扩散成像进行了研究。文章探讨了兔肝脏最佳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分析了兔肝VX-2瘤种植后磁共振扩散成像价值与动态特征;研究了兔肝
近年来,随着对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机制的深入研究,已证实谷氨酸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密切相关。21世纪青光眼的治疗模式正从传统的单纯降眼压向降眼压的同时辅以视神经保护转
背景 子痫前期(PE)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为严重而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免疫因素被认为是子痫前期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Fas为Ⅰ型跨膜蛋白,属肿瘤
  本文研究了原发性肝癌(PHC)及其癌旁肝组织IL-8、MCP-1和MIP-1a表达,并探讨其相互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47例PHC及其癌旁组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常规制作石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