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96例伴髓外病变(EMD)与80例不伴EMD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伴严格髓外病变(sEMD)、骨旁髓外病变(b EMD)与不伴EMD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预后等的差异。分析部分患者髓内和髓外病灶中蛋白及基因表达的不同。方法:收集2008年1月到2018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断为伴EMD的多发性骨髓瘤96例及不伴EMD的多发性骨髓瘤8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利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6名患者髓内及髓外病灶中Ki-56、P53、CD56蛋白的表达,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1q21、13q14、17p13、t(11;14)、t(4;14)和t(14;16)的表达。结果:伴sEMD患者和伴b EMD患者相比具有更低的血红蛋白水平和更高的乳酸脱氢酶和β2微球蛋白水平。伴sEMD和不伴EMD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相比具有更高的乳酸脱氢酶水平。伴b EMD和不伴EMD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相比具有更高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更低的肌酐值、β2微球蛋白、浆细胞比例和ISS分期。伴sEMD组、伴b EMD组和不伴EMD组的中位生存期(OS)分别为:28个月、42个月和4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5个月、26个月和29个月,sEMD组的OS及PFS显著低于b EMD组和不伴EMD组。伴sEMD患者骨髓内Ki-67、P53、CD56的表达率分别为:33%、8%、75%;髓外病灶中Ki-67、P53、CD56的表达率分别为:80%、67%、25%。FISH结果发现5名患者中的4名骨髓和髓外病灶的表达不一致,4名患者骨髓均未表达13q14缺失,但髓外病灶出现了13q14缺失。结论:sEMD相比b EMD具有更难发现、更难诊断的特点,临床上需要采取积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sEMD是多发性骨髓瘤不良预后的指标之一。我们发现伴sEMD患者髓外病灶中的Ki-67、P53高表达,CD56的表达则较髓内下调,同时髓外病灶较髓内具有更多的基因异常表达。推测髓外病灶的发生可能与CD56等黏附分子的下调、恶性浆细胞的过度增殖、13q14缺失等基因异常的出现等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