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水分对地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寻求适宜地黄生长的灌溉条件;探讨不同灌溉施肥制度对地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制定科学水肥调控机制,指导地黄农业灌溉施肥。方法:试验设计三个灌溉量梯度,于每次灌溉后15d观察地黄生长性状,并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对地黄样品进行品质分析,在收获时期测定产量并结合其品质,运用SPSS软件及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综合性分析。设计L9(33)正交设计试验表,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灌溉方式、灌溉量、灌溉次数对地黄的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在收获时期测定产量及出货率,并于室内进行品质评价,筛选出地黄最佳灌溉制度模式。采用L16(45)正交设计试验模式,研究灌溉量、施肥量、施肥配比(N:P:K)对地黄产量及其品质影响。此试验为第二年的验证性试验,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得出最佳地黄水肥配比组合。结果:一:适宜的灌溉量可以明显提高地黄的长势、产量及品质;从苗期到块根膨大期,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地黄的长势呈逐步增加状态,到块根成熟期后,水分对地黄的后期长势基本无影响,生长状况大致表现为:L3≥L2>CK>L1;L2处理的各有效成分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处理及常规对照CK。不同灌溉量处理对地黄各部位中各元素的含量影响变化走势不清晰,整个生育期内K元素在叶片中含量均处于递减趋势,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块根中K元素的含量有减少的趋势;Mg、Mn、Fe、Zn四种微量元素在地黄植株体内含量分布规律性不齐。不同灌溉量处理对地黄的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l2处理下的地黄产量及品质最好,其中产量比对照高出21.8%,梓醇含量高出35%。二:处理3、5、7三个处理地黄长势较好;灌溉三次与两次植株长势有不显著性差异,从整体长势上来看基本持平,均比灌溉一次长势要好;处理3、5、7在霜降后块根成熟期地黄干物质累积较快;叶绿素含量各处理间有不显著差异。处理2的亩产量最高为2846.98kg,出货率以处理7的最高为24.18%,梓醇含量以处理7最高为5.56%,毛蕊花糖苷则以处理3最高为0.26%,地黄多糖含量以处理2最高为5.59%,浸出物含量以4处理最高为82.85%。能保证地黄产量及品质的灌溉制度组合为:a1b3c2,即采用喷灌模式进行灌溉,每次灌水量为50m3/667m2,在苗期至块根膨大期内浇水两次即可保证地黄高质高产。三:处理5、9、10、13四个处理的整体长势较好;在整个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呈逐步减少的趋势,适宜的水肥组合可以减缓叶绿素含量减少的趋势尤以处理11最佳,整体减缓幅度为9.28%;叶片鲜重以处理10最高为35.2g,叶片干重以处理5和10最高为5.7g,块根数以处理8和12最多为5.33个,块根干鲜重均以处理12最高分别为306.8g和53g。处理11的亩产量最高为3946.02kg,出货率以处理10最高为26.57%,梓醇含量以处理11最高为7.49%,处理9的毛蕊花糖苷和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0.32%和7.02%,浸出物含量则以处理13最高为82.82%;最佳水肥组合处理为:l3a3b3c2d4,即在块根形成期和块根膨大期内,各浇水一次,灌溉量为:50m3/667m2,块根形成期施肥量为60kg/667m2,氮磷钾施肥配比为1:1:1,块根成熟期施肥量为50kg/667m2,氮磷钾施肥配比为1.6:1:3。结论:在地黄整个生育期内,从苗期到块根形成期对水分需求较严,由试验结果得出,适宜的灌溉制度组合为:采用喷灌模式进行灌溉,每次灌水量为50m3/667m2,在苗期至块根膨大期内浇水两次;指导地黄生产管理的最佳水肥配比组合为:在块根形成期和块根膨大期内,各浇水一次,灌溉量为:50m3/667m2,块根形成期施肥量为60kg/667m2,氮磷钾施肥配比为1:1:1,块根成熟期施肥量为50kg/667m2,氮磷钾施肥配比为: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