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联合雷火灸治疗“太阴少阴寒利”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有效性、安全性,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提供有效的诊疗方法。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IBS-D患者66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病例均进行调整生活起居,改善饮食结构,调畅情志等一般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予“内服附子理中汤联合外治雷火灸”治疗,对照组予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IBS-SSS评分、腹痛腹泻应答率、生命质量评分及安全性指标的改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附子理中汤联合雷火灸治疗“太阴少阴寒利”IBS-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66例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其中有61例患者完成了临床观察,试验组完成31例,对照组完成30例,总脱落率为7.58%;2.基线资料差异性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分布、IBS-SSS治疗前评分、IBS-QOL治疗前评分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3.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试验组的疗效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后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证候各单项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神疲乏力方面的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试验组治疗前后积分降低(P<0.05),在其余症状方面两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在腹部冷痛、腹泻、排便频率、自利不渴、腰膝酸软等方面的改善效果两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喜温喜按、畏冷肢凉、神疲乏力等方面两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4.在腹痛腹泻应答率方面,治疗4周后,试验组的腹痛应答率、腹泻应答率分别为77.42%、70.97%,均高于对照组的,53.33%、4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IBS-SSS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试验组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20例,无效7例,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BS-SSS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IBS-QOL评分方面,两组均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命质量(P<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7.在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行血液分析、尿液分析、粪便常规+OB、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及心电图、腹部彩超检查及体格检查等方面,均未见具有临床意义的异常改变;两组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结论:附子理中汤联合雷火灸治疗“太阴少阴寒利”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IBS-SSS评分及IBS-QOL评分,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