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清代满族宫廷音乐的遗音——“承德清音会”,通过对其生存背景、历史渊源、艺术特色等方面的论述,以及定位论证、文化内涵分析、变迁与发展中的定位思考,以期对“承德清音会”进行全面的剖析。此外,由于“承德清音会”在流入民间的宫廷音乐中具有典型性,因而,笔者力求通过对“承德清音会”的剖析引发对宫廷音乐在民间生存与定位问题的思考。清政权结束以后,原山庄内务府官员除少数被留用外大部分被遣散,原宫廷乐于便将宫中的23首乐谱传授给热河街上原内务府子弟及宫廷音乐爱好者,组成了“承德清音会”。他们演奏“离宫”音乐,其前身是深藏于热河行宫中的宫廷宴乐细乐——清音十番。“承德清音会”乐队编制中包含吹管、拉弦、弹拨、打击四种乐器类别,所用乐器大部分是宫里乐队遗散到承德民间的,无论形制、装饰,还是音质、音量,都是除皇宫外的乐器所无法相比的。“承德清音会”采用齐奏形式,鼓手居于统帅地位,旋律端庄典雅,形成了宫廷化的音乐风格。“承德清音会”是清代宫廷音乐的遗存,也是中华民族社会历史活动的遗存,被艺术界称为“活化石”。论文由绪论、“承德清音会”概况、“承德清音会”音乐形态及艺术特征、“承德清音会”的文化定位等几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简明介绍了研究对象,陈述了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综述了“承德清音会”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指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阐述了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承德清音会”概况:从“承德清音会”释义、“承德清音会”的生存背景、“承德清音会”的历史与现状几个方面对“承德清音会”进行概述性介绍,为“承德清音会”的音乐形态及文化定位研究起到了铺垫作用。第二章“承德清音会”音乐形态及艺术特征:文章以笔者搜集、整理的有关“承德清音会”的文字资料、曲谱资料以及在田野调查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重点从曲目,乐谱中的调式音阶、节奏节拍、旋律线条、曲式结构、音乐发展手法,乐队编制及演奏特点等方面对“承德清音会”的音乐形态进行了分析并从中总结了“承德清音会”的艺术特征第三章“承德清音会”的文化定位:这是本文的重点章节,笔者先从组织沿革、音乐本体、社会功能几个方面对“承德清音会”的定位进行了论证,再通过论证结果分析了“承德清音会”的文化内涵,最后对“承德清音会”变迁中有没有改变定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是否应该改变定位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同时,由于研究对象的典型性,笔者在文中对宫廷音乐在民间的生存与定位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