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术前化疗对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近期疗效及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目的:从超微结构观察不同术前静脉化疗方案对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化疗前后细胞器的改变,评估两种方案术前治疗的疗效。方法:行术前化疗的局部进展期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共76例,按ECF方案及TP方案进行分组,行术前化疗:行ECF方案化疗者,方案为:“表柔比星: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60mg/m2,静脉滴注,第1天;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24h,第1-5天”。行TP方案化疗者,方案为:“紫杉醇:90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光镜下观察化疗后病理学缓解情况,以日本肿瘤消退分级标准评估近期疗效;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统计细胞器损伤评分评估近期疗效。结果:①光镜下观察:共15例患者可见病理学缓解,总有效率为:19.7%,其中Grade 1级12例,占15.8%,Grade 2级3例,占3.9%;其中ECF方案化疗组中可见8例,Grade1级7例,占9.2%,Grade 2级1例,占1.3%;TP方案化疗组中可见7例,Grade 1级5例,占6.6%,Grade2级2例,占2.6%;两组均未见Grade3级;TP组病理学缓解总有效率高于ECF化疗组,但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x2=0.028,P>0.05)。②电镜下观察:术前化疗后可见细胞器结构改变,主要为:细胞膜结构破坏、线粒体肿胀、微绒毛减少,染色质减少或消失、核浆比例变小等。ECF方案在核浆比例变小(x2=4.278,P<0.05)方面较TP方案损伤严重;TP方案在细胞膜完整性(x2=4.588,P<0.05)、染色质减少或消失(x2=4.726,P<0.05)、线粒体肿胀(x2=4.163,P<0.05)方面较ECF方案损伤严重。③电镜下观察,共35例可见明显细胞器损伤,总有效率为:46.1%,其中ECF方案组中可见15例,占35.7%;TP方案组中可见20例,占58.8%,组间比较TP方案细胞器损伤程度高于ECF方案,可见统计学差异(x2=4.039,P<0.05),但两组间重度细胞器损伤未见明显差异(x2=0.086,P>0.05)。④对肿瘤消退分级与细胞器损伤评分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病理学缓解程度与细胞器损伤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s=0.533,P<0.01)。⑤化疗毒副反应以Ⅰ-Ⅱ级为主,未见Ⅲ-Ⅳ级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结论:(1)从超微结构下观察,部分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化疗后可见明显细胞器损伤,提示电镜下观察可作为评估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一种手段。(2)从超微结构下观察:两方案在肿瘤细胞器损伤上存在差异,考虑与不同化疗药物作用靶点不同相关。(3)从超微结构上观察,TP化疗方案对肿瘤细胞器的损伤强于ECF化疗方案,提示TP方案的近期疗效可能强于ECF方案,但是这种损伤评分的差异能否带来生存获益,有待术后进一步的随访证实。(4)光镜下观察有15例患者可见病理学缓解,电镜下观察共35例患者评估细胞器明显损伤,病理学缓解的15例患者电镜下观察均可见明显细胞器损伤,而电镜下观察细胞器明显损伤的20例患者,光镜下未见病理学缓解,提示电镜下观察评估化疗后改变更加敏感。(5)研究发现肿瘤消退分级与细胞器损伤评分之间具有相关性。(6)无论ECF方案化疗或者是TP方案行一周期术前化疗,均未见病理学完全缓解病例,且超微结构下仍可见分裂期肿瘤细胞,新辅助治疗的最佳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二部分术前放疗对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近期疗效及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目的:从超微结构观察术前放疗对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细胞器的改变,评估术前放疗在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治疗中的疗效,探讨术前放疗对Siewert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收集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经术前病理明确为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共9例。影像学评估无法实现手术切除,行术前放疗治疗,治疗后依据RECIST实体瘤评估标准,评估术前放疗疗效,对获得手术机会患者,取癌组织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术前放疗后,依据RECIST实体瘤评估标准,评估7例患者肿瘤消退,均为部分缓解,有效率为77.8%。②其中4例患者实现手术切除机会,3例实现R0切除,R0切除率为33.3%。③超微结构下观察,术前放疗对比单纯化疗导致的细胞器损伤更加明显,可见细胞核结构明显破坏。④超微结构下观察放疗靶区内阳性淋巴结可见细胞器结构坏死、裂解、甚至无法辨识。⑤放疗期间主要的毒副反应主要有放射性皮炎、骨髓抑制、消化道毒性,患者可耐受。结论:(1)术前放疗对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安全可行,能使部分不能切除的肿瘤患者变为可切除。(2)超微结构下观察,术前放疗后可见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有作为评估新辅助放疗敏感性的潜力。(3)超微结构下观察提示术前放疗较化疗对肿瘤细胞可能具有更大的杀伤作用。第三部分SATB1蛋白在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经免疫组化染色,测定SATB1蛋白在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估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组织中SATB1蛋白表达、生物学行为及其与化疗、放疗相关性的初步研究。方法:经免疫组化染色,对80例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行SATB1蛋白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患者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将行术前化疗的76例患者SATB1蛋白表达与肿瘤消退分级、细胞器损伤评分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观察行术前放疗4例患者放疗前、后SATB1蛋白改变。结果: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组织中SATB1的阳性表达共30例,阳性表达率为37.5%,其中弱阳性表达23例,强阳性表达7例;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ATB1阳性表达18例,阳性表达率为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86,P<0.05)。淋巴结转移(x2=5.150,P<0.05)及肿瘤侵润深度(x2=4.364,P<0.05)是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检测化疗后的76例患者SATB1蛋白阳性表达28例,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SATB1蛋白表达与肿瘤消退分级未见有直线相关关系(rs=0.080,P>0.05),SATB1蛋白表达与细胞器损伤评分未见有直线相关关系(rs=0.012,P>0.05)。观察发现部分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放疗后SATB1蛋白表达较放疗前有增高趋势。结论:(1)SATB1蛋白在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中表达强于正常黏膜组织。(2)SATB1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侵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性,可作为评估SiewertII、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肿瘤进展的一种指标。(3)SATB1蛋白表达与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术前化疗近期疗效未见相关性。(4)放疗后癌组织SATB1蛋白表达较放疗前有增高趋势,SATB1可能与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放疗耐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