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局部神经受累及其所支配的皮肤、黏膜上发生疱疹或丘疹,并伴明显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疱疹性病毒性疾病。在皮损消退后,神经痛仍然持续存在,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约30%~50%的中老年人于皮疹完全消退后,顽固性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更久。疼痛的严重程度、性质及频率因人而异,可呈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轻微的接触刺激就能诱发疼痛的痛觉超敏,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和睡眠。目前临床上对于带状疱疹及PHN的治疗方法诸多:中医常以清肝胆实火、清热解毒为法,以龙胆泻肝汤为基础随证加减变通,并配合针灸理疗等多种手段治疗;西医以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类等药物为主,但效果均不理想。患者常年饱受疼痛的折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外长期服用止痛药物还容易产生诸多不良反应。目的:本课题通过硬膜外给药的方式,中西药物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变化,旨在探讨骶管疗法对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的有效率,为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并对不同中医病证类型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探讨骶管疗法对不同证型患者的治疗特异性。方法:参照200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编写《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蛇串疮”诊断标准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PHN的诊断标准:将确诊的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连续硬膜外给药的方式治疗,对照组予肌肉注射药物的方式治疗。治疗后分别对其进行VAS评分,并评估其睡眠及口服止痛药等情况。所有数据均在计算机上采用SPSS进行数据的录入、管理和统计。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标示,对于VAS评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的VAS评分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无需继续服用口服药物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2治疗组治疗后仍有睡眠障碍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3治疗第一次后,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VAS评分减轻程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治疗结束3个月时,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VAS评分,P<0.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VAS评分减轻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VAS评分,P<0.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5带状疱疹及PHN中不同证型的患者在治疗后VAS评分均减低,按照其减低程度由高到低为别为:肝胆湿热型>脾虚湿蕴型>气滞血瘀型。各证型治疗后VAS减轻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证型VAS评分减轻程度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骶管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的减轻患者对口服止痛药物的依赖性。2骶管疗法可以有效改善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睡眠障碍。3骶管疗法首次治疗后,对疼痛的改善程度显著。4骶管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治疗效果为“优”。5对于不同中医证型的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骶管疗法均显效,其疗效上无明显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