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转而开始寻觅国家和民族赖以延续的文化根基,作为传承镌刻着人类发展历史和人类文明的文化遗产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中。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全社会对于文化遗产价值的认同感和参与度都在不断提升,建立一个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机制开始成为社会共识,文化遗产传播也进入一个构建全社会力量参与的阶段。作为大众传播主要渠道的大众传媒,承担着社会遗产继承的功能,通过自身的媒介特性和议程设置等功能,在文化遗产保护中能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大众传媒也是文化遗产传播的重要载体。置身于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机制内,大众传媒作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文化遗产传播中有什么特点,处在什么位置,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今后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西湖文化景观是我国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钱江晚报》作为立足于西湖的报纸,是国内较早并长期注重文化遗产报道的报纸。本文采用文献搜集、个案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及人物访谈法等,运用“媒介三功能学说”“议程设置”等相关理论,通过《钱江晚报》对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相关报道的统计分析,得出大众传媒不仅传播文化遗产的外在景观,也传播了文化遗产的内在文化,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结论。另一方面笔者还结合自身参与文化遗产传播的实际经验,总结了当前文化遗产传播理论的概况,分析得出媒介在文化遗产传播中处于中介位置,是沟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同时,大众传媒在进行文化遗产传播时也存在缺失与不足,并没有完全遵循文化遗产传播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本文在结论部分尝试为大众传媒如何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建议,提出要在遵循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的基础上,重视利用“评论”“副刊”等形式,充分发挥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做好政府与公众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