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坡地水蚀过程与泥沙搬运机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24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坡面水蚀包括降雨击溅和径流冲刷引起土壤分离、泥沙输移和沉积三个子过程。泥沙颗粒性质与坡面水蚀过程密切相关,然而,以往的研究有的将泥沙分散后测定单粒粒径,也有的未经分散直接测定泥沙的有效粒径。导致研究结果缺乏可比性,水蚀过程中泥沙分选规律仍未定论,不同粒级泥沙颗粒搬运机制仍有待深入探讨。因此,本论文以黄土高原塿土、黑垆土和黄绵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等技术,研究降雨、径流、土壤等因素对陡坡水蚀过程与泥沙搬运机制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阐明了降雨动能对陡坡侵蚀过程中泥沙颗粒分选的影响;揭示了不同降雨动能下各粒径颗粒在水蚀过程中的主要搬运形式及搬运机制。利用不同孔径铁丝网覆盖于表土上方5 cm处,通过改变雨滴直径大小设置5种降雨动能(76 J m-2 h-1、90 J m-2 h-1、105 J m-2 h-1、160 J m-2h-1和270 J m-2 h-1、518 J m-2 h-1)。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动能通过影响侵蚀过程进而影响侵蚀泥沙的粒径分布情况。存在使侵蚀泥沙中团粒发生破坏的临界降雨动能,在本试验中,这个临界降雨动能为105 J m-2 h-1,当大于临界降雨动能时,降雨动能越大,团粒破碎越严重,因此侵蚀泥沙中细颗粒富集现象越明显。此外,侵蚀泥沙中包含团粒和单粒,<0.002 mm和>0.05 mm颗粒通常以团粒形式搬运,0.002 mm~0.05 mm颗粒通常以单粒形式搬运,降雨动能越大,各级泥沙以单粒形式搬运的可能性越高。泥沙的主要搬运机制包括悬移、跃移和滚动搬运。当降雨动能>105 J m-2 h-1时,降雨动能越大,悬移/跃移搬运所占的比例越高,相应的,滚动搬运所占的比例越低。因为降雨动能越大,团聚体被破坏越严重,释放的小颗粒更多,细小的土壤颗粒更容易发生悬移和跃移。降雨历时越长,悬移/跃移所占的比例越高,主要因为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径流的搬运能力增大。(2)探明了地表覆盖对泥沙颗粒分选的影响,明确了不同粒径泥沙颗粒的在水蚀过程中的主要搬运形式及其发生沉积或侵蚀的情况。通过在地表覆盖秸秆,采用不同秸秆覆盖量控制雨滴打击和坡面水流的动能,系统研究了秸秆覆盖下陡坡侵蚀过程中泥沙颗粒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与裸土相比,秸秆覆盖量为0.075kgm-2、0.15kgm-2、0.25kgm-2、0.35kgm-2和0.45kgm-2条件下的径流系数分别减少了10.5%、20.5%、35.2%、68.8%和71.5%,分散前后泥沙中黏粒含量比值分别下降了6.5%,12.0%,18.7%,20.9%和29.7%。秸秆覆盖量越低泥沙以单粒形式搬运的可能性越大,因为覆盖量越高,雨滴和径流能量削减越多,进而降低泥沙中团粒破碎的几率。同时,通过研究黏粒、粉粒和沙粒的富集率(er=分散后侵蚀泥沙颗粒含量/分散后供试土样颗粒含量)可揭示水蚀过程中不同粒级泥沙颗粒的富集现象。结果表明,各秸秆覆盖量下,黏粒的富集率都小于1,说明对整个降雨侵蚀过程而言,黏粒易发生沉积,因为黏粒多以团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团粒因为其自身质量较大,相比其他颗粒更难搬运。各秸秆覆盖量下,粉粒的富集率都大于1,说明对整个降雨侵蚀过程而言,粉粒容易被侵蚀,并表现为在侵蚀泥沙中发生富集。沙粒的富集率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减小,主要是因为降雨和径流的剥蚀能力和搬运能力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而降低,沙粒由于自身密度大,在侵蚀过程中容易发生沉积。(3)揭示了土壤质地对水蚀过程中泥沙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明确了土壤质地能通过影响细沟发育情况进而影响颗粒的搬运形式。按照土壤中黏粒含量递减的规律选择黄土高原四种典型的农耕地土壤:塿土、黑垆土、黄绵土(安塞)和黄绵土(绥德)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结果表明,黏粒含量越高的土壤,侵蚀泥沙的团聚性越强,泥沙中团粒含量越高。细沟产生前,塿土、黑垆土、黄绵土(安塞)和黄绵土(绥德)侵蚀泥沙分散前颗粒中数直径分别为0.027mm、0.023mm、0.037mm和0.039mm;细沟产生后,相应的中数直径分别为0.040mm、0.029mm、0.040mm和0.044mm,即细沟产生后,四种土壤侵蚀泥沙颗粒粒径增大,主要因为细沟中股流的搬运能力强于薄层水流,更多的大颗粒能被搬运。黏粒含量越高的土壤,其土壤抗蚀性越强,因而其产生的细沟宽深比越小,侵蚀泥沙中大颗粒含量增加的幅度随着细沟宽深比增大而减小。黏粒含量相对较高的土壤其侵蚀泥沙表现出更强的分选性,呈现双峰分布的特征;而黏粒含量相对较低的土壤其侵蚀泥沙分选性差,侵蚀泥沙颗粒粒径分布与供试土壤颗粒粒径分布相似。除此之外,大颗粒(包括沙粒和团粒)含量越高的土壤,侵蚀泥沙以滚动方式搬运的可能性越高,特别在陡坡条件下,大颗粒沿下坡向的分力更大因而更易发生滚动。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陡坡条件下泥沙颗粒粒径呈双峰分布,小粒径泥沙和大粒径泥沙较中间粒径泥沙更容易被搬运,侵蚀力会影响峰值对应的粒级。泥沙中包含单粒和团粒,降雨侵蚀条件下团粒受侵蚀力的作用主要以消散和机械破碎的形式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团粒破坏越严重,黏粒释放越多,泥沙中大粒径颗粒含量越低。同时,基于悬移质、跃移质和接触质对不同粒级泥沙颗粒搬运过程的分析,探明了不同粒径泥沙的搬运机制,发现陡坡条件下大粒径泥沙以滚动方式搬运,小粒径泥沙则以悬移/跃移方式搬运,但这两种搬运机制对中间粒径泥沙的输移效率均较低,结果阐明了悬移/跃移和滚动搬运机制分别输移不同粒级的泥沙颗粒,且各搬运机制的相对贡献率受到侵蚀内外因耦合的影响,揭示了缓坡研究结果不适用于陡坡侵蚀环境的根本原因,即只考虑了泥沙的悬移/跃移搬运机制而忽略了滚动搬运机制。本研究结论将有助于揭示坡面水蚀过程的内在规律,通过考虑滚动搬运机制从而提高陡坡水蚀模型的预测精度。
其他文献
【摘 要】广大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学习,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方法,引导学生经过联想、 想象、类比、求同、求异等思维方式,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方法和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注重参与动手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索的创新素质;第三,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关键词】构建氛围 注重实
本文研究了基于PCA和极大后验估计的高光谱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首先挖掘影像内在的观测模型,建立极大后验估计的目标函数。针对高光谱影像数据量大的特点,通过简化观测模型获得参数估计。融合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极大后验估计的高光谱影像融合算法不仅理论严密,而且图像融合效果较其他的增强方法的效果好。
智能建筑是在借助信息化技术,充分促使自动控制系统优势发挥的重要体现。同时,我国在当下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策略下,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有必要积极贯彻环保节能效果,提升能源资源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科中的理论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与产生的。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阵地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文通过分析无线广播在各领域的应用,指出了无线广播存在的局限性,并进一步对无线广播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全体成员对《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以及学术水平的提高尽心尽力、无私奉献,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此,我
主持人语: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民族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已成为全国教育工作的重
近年来,中国式管理这个概念被炒得火热,因《中国式管理》而被人们关注的管理大师曾仕强,提出了这样一个引得无数褒贬评论的话题。中国管理界就“中国式管理”的争吵已经到了白热
根据智能变电站与传统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不同,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和系统结构;结合220kV龙泉智能变电站实际,分析了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组网方式和技术方案,以使这些智能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重要性日渐凸显,其教育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英语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必修课基础课之一,对于中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