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质焦虑者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来自行为指标与眼动指标的共同证据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zd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研究表明,特质焦虑者对威胁性信息存在注意偏向。以往对该问题的研究多采用行为学方法,有研究发现注意偏向可能存在时间进程的特点,行为方法很难深入探讨该问题,需借助恰当的先进仪器及手段来综合开展研究,眼动仪器是考察时间进程的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工具。所以本实验以特质焦虑大学生为被试,应用行为学方法和眼动方法共同探讨特质焦虑者注意偏向的问题。   通过Spielberger等人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中的特质焦虑量表筛选辽宁师范大学本科生,最终筛选出高、低分组各22人,分别为高、低特质焦虑者。研究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二二为行为学实验,实验三为眼动实验。   结果显示:(1)行为实验中:视知觉阈下刺激呈现方式下(词语对呈现时间15ms)探侧位置主效应显著;视知觉阈上刺激呈现方式下(词语对呈现时间500cm)探测位置与特质焦虑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2)眼动实验中:高特质焦虑者在负性词语的首次注视点潜伏期、首次注视时间都与低特质焦虑者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明显小于后者。3秒内的六个时间段注视点的时间段主效应显著。总注视时间的时间段的主效应显著,时间段与特质焦虑水平交互作用显著。   研究结论:行为实验中,高特质焦虑者在视知觉阈下刺激呈现方式和视知觉阈上刺激呈现方式下,对负性信息都存在注意偏向,且注意偏向发生在前注意阶段,而低特质焦虑者没有这样的注意特点。眼动实验中,在注意的最初阶段高特质焦虑者对负性信息搜索更快,更加敏感。3秒的时间进程中,高特质焦虑者表现出与低特质焦虑者不同的注意偏向特点,实验结果不支持警觉回避假说,支持过度警觉理论。
其他文献
基于组织的自尊作为员工的心理优势,会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和情感,进而影响其行为,从而带来组织绩效的极大改善。组织承诺作为一种可测的工作态度,对员工的工作投入类似的外在
战后至今的美国大学课程政策顺应历史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变化趋势,形成了其自身的特点。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大学课程政策的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美国40年代末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的教育形态慕课随之兴起。慕课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推动着传统教育的发展、创新和变革。它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
2012年9月,成都东方闻道科技有限公司与成都市实验小学合作,成立成都实验小学东方闻道网校,启动了小学全日制远程植入式教学模式。到目前为止已有118所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加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