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迷宫——读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本》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本》自1962年问民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并且被视为她的主要代表作.该小说因其鲜明的现代意识、敏感的主题内容和奇特的行文结构而被冠以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称谓.也有人评价此书是继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之后最具魁力的英国小说.将其誉为妇解运动号角的更是大有人在.在小说里莱辛记述的是作家安娜如何通过分类日记和心理治疗最终克服脑障,重新找到完整的自我,展现了女性的成长和觉醒以及最终获得自由的心路历程,也反映了作者在较深层面上对人性的思索和探讨.该文从三个角度对该上说作了认真的研究.首先分析其广博的主题,探寻莱辛对于个人及整体的精神崩溃问题、种族和政治问题、及妇女寻求自由等等的思考,探讨了60年代以来知识女性的生活现实和她们寻求自由的艰辛.然后逐步展示莱辛融千端于一炉的高超技巧,着重考察该书奇特的行文结构,并且尝试用布莱希特的间离理论帮助读者实现从审美感受到审美反思的飞跃;同时结合其"崩溃"主题,挖掘出内容和结构上巧妙的一致,进一步理解莱辛别具一格的框架设计.第三部分纯粹从小说的艺术角度去讨论该小说的超小说特点,从艺术与真实的关系和语言在小说创作中的作用两个方面把握莱辛的创作尝试.《金色笔记本》长达600多页,内容庞博,结构奇巧,不管是其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值得深入研究,该文所议浅尝辄止,只求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存在主义的角度解析《猫的摇篮》,从而进一步阐述对道德科学的渴望和对致命武器发明的反感。冯内古特用非常真实的情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了现代西方社会中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