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气生物甲烷化反应路径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pl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范围内各国对能源需求量的提高,传统的化石能源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能源危机的出现,化石资源枯竭,能源短缺问题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面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1]。利用旧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充分利用传统能源的同时如何开发新型能源成为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随着工业气体的转变和对其气化合成气的转化,合成气厌氧消化过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这一过程包括由厌氧微生物进行的主要由H2、CO和CO2组成气态底物的消化,可以利用这些气体作为碳和能源来源。本研究以模拟合成气为原料,利用微生物分别进行了高温连续条件下实验,半连续条件下不同进料比例的实验和半连续条件下添加剂实验。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连续条件下合成气生物甲烷化效率及转化路径实验:根据对气化技术的调研结果发现,固定床气化技术日产气量及产气组分较适合与微生物厌氧消化相结合联产生物甲烷,同时,根据其工艺产品气组分确定了模拟合成气组分含量为H2:CO:CH4:CO2=35:30:15:20(vol%)[2],该实验中通过调节转速和进气量模拟合成气的厌氧消化过程,反应温度为55℃,厌氧发酵罐反应体积为4升,确定不同条件下合成气生物甲烷化过程的处理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由300 rpm增加到800 rpm,合成气高温消化系统的处理量由10 mL/min增加到35 mL/min,转速的提高可以增强气液传质过程,通过提高转速可以提高反应过程中的气液传质速率,提高反应系统处理能力;转速为300 rpm条件下,系统进气速率为小于10 mL/min,500 rpm条件下进气速率为10 mL/min,系统处理量为3.6 L/(L·d),800 rpm转速下进气速率为35 mL/min,系统气体处理量为12.6L/(L·d),此时的甲烷容积产气量为2.97±0.03 L/(L·d)。整个过程中甲烷百分含量一直为46±3%,因此,提高转速并不能提高产气中甲烷的百分含量,因为该过程主要提高的是整个消化过程的传质速率,并没有提高或加强反应过程中微生物对进气的转化率;消化系统的主要反应路径由低转速下的产乙酸路径转化为高转速下的产氢路径。(2)半连续条件下不同氢碳比对转化效率及转化路径影响实验:通过连续条件下合成气消化结果发现,得到的产气结果中甲烷含量普遍不高,而且甲烷含量不会随着转速或进气量的提高而发生变化。第(1)部分实验中的H2/CO比例为1.25:1,不同阶段的反应结果显示原料气中氢气完全反应后,仍有部分CO剩余,因此本部分实验通过提高厌氧消化过程中的H2/CO比例,H2/CO比例分别以3:1,4:1和5:1的比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将进料的H2/CO比例提高到3:1,4:1和5:1后,产气中甲烷含量明显提高,分别为66.37±4.04%,70.61±6.06%和73.35±2.39%。在低H2/CO比例条件下一氧化碳反应路径主要经过产乙酸路径,高H2/CO比例条件下主要为产氢路径。可以通过提高进气的H2/CO比例进行来提高合成气微生物甲烷化消化反应的甲烷产率。(3)半连续条件下活性添加剂对转化效率及转化路径影响实验:除了非生物因素以外,微生物本身对消化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微生物的生命过程不仅需要碳(C)、氮(N)、磷(P)、硫(S)等常量元素,而且需要多种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厌氧微生物生长代谢和保持厌氧过程所需消化酶系统活性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3]。本部分实验向反应器中添加微量元素活性剂,其中所含微量元素铁、钴和镍的浓度分别为0.57 g/L,0.25 g/L和0.025 g/L,添加频率为每周一次,每次6 mL。通过提高微生物活性,探究消化过程的效率变化以及反应路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微量元素后,消化过程中的产甲烷阶段会得到促进,测得的液相中挥发性有机酸(volatile organic acids,简称VOAs)的含量明显降低,说明甲烷化过程对VOAs的利用率明显提高,而且产气中得到的甲烷含量为79.76±7.35%左右。
其他文献
ZigBee技术和BIM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两大信息技术之一,起到了连接传统的建筑行业和互联网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将ZigBee技术和BIM技术集成应用于工程施工安全预警
含氮稠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中。由于氮原子的存在,使得该类化合物在有机功能材料和药物分子中广泛应用。因此,开发新型、简单、高效的方法构建该类化合物成为许多有机合成化学家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主要以α,β-不饱和酮类衍生物为其一底物来构建结构多样的含氮稠杂环化合物。9H-吡咯并[1,2-a]吲哚及其类似物是很多天然产物和药物的核心结构单元,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本文第二章以3-苯甲酰基香豆
纳米科技迅速发展,新型纳米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蓬勃的活力,其生物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纳米材料进入生命体后势必会与生命体中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技术是通过磁场耦合,以非接触的方式将电能从电源端传输至负载端,是一种安全,可靠,灵活便捷的供电方式,由于感应
日常生活中,很多大型组织机构中的成员对象之间往往具有粒度层级关系,即低粒度层次的某些对象在组织结构上属于后继的高粒度层次的某一个对象。如何评价这些成员对象是大型集
混沌通信在低功耗和低复杂度方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优良的抗衰落和防窃听能力使得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差分混沌移位键控(Differential Chaos Shift Keying,DCSK)由于其结
本试验结合蚯蚓养殖业需求,根据蚯蚓的生活习性,发现在高寒地区,温度是限制蚯蚓生长繁殖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现今赤子爱胜蚓种是世界上养殖最广泛的品种,太平2号蚯蚓属于爱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数字化特征使其在军事应用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发展,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生活化的普通场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动态目标检测是智能视频监控的核心技术,也是当前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动态目标检测技术是机器视觉、图像匹配、图像检测、目标跟踪和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前提和基础,目标检测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的目标跟踪及目标定位的准确性。本文针对当前在智能视频监控
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目光,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近些年来,光伏电站逐渐增加,为合理配置光伏电站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流行,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应用吸引了数千万的用户。在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中,人们可以分享签到地点等地理位置信息,大量用户产生的海量数据为研究人员研究用户的各种社交行为提供了机会,这其中基于用户签到数据预测用户的社交关系则成为研究热点,研究人员为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围绕如何从用户的签到数据中挖掘出高效的特征以提高用户社交关系预测方法的性能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