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微管蛋白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开发新型抗癌药物的靶点。秋水仙碱结合位点是微管靶向剂最重要的结合口袋之一。秋水仙碱结合位点抑制剂(CBSI)通常具有分子量小、结构差异性大、易于修饰等特点。在过去几年中,许多结构不同的CBSI已经被报道,已有近三十个CBSI进入临床研究阶段。Combretastatin A-4(CA-4)是与秋水仙碱位点结合的最强的微管蛋白抑制剂之一。CA-4对各种癌细胞系(包括多药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管蛋白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开发新型抗癌药物的靶点。秋水仙碱结合位点是微管靶向剂最重要的结合口袋之一。秋水仙碱结合位点抑制剂(CBSI)通常具有分子量小、结构差异性大、易于修饰等特点。在过去几年中,许多结构不同的CBSI已经被报道,已有近三十个CBSI进入临床研究阶段。Combretastatin A-4(CA-4)是与秋水仙碱位点结合的最强的微管蛋白抑制剂之一。CA-4对各种癌细胞系(包括多药耐药细胞)表现出优异的抗增殖活性。研究发现CA-4还具有血管破坏活性。然而,CA-4的顺式双键容易异构化成
其他文献
发光金纳米粒子(AuNPs)因其具有超小的尺寸、可调的光学性质、容易修饰的粒子表面、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肾清除的优势等特点,在生物传感、细胞成像及疾病检测等领域受到许多科研工作者的青睐。针对目前发光AuNPs在内脏器官疾病成像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本论文制备了系列p H调控的超小发光AuNPs,并结合相关疾病的酸性微环境,探讨了发光AuNPs在p H调控下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吸收现象,监测了其
目的1、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阐释新型mTOR抑制剂AZD8055在IBD小鼠模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进一步充实对IBD发病机制的认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移植排斥的临床治疗寻求新的治疗途径或干预靶点。2、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新型mTOR抑制剂AZD8055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C)分化、发育成熟的影响,并通过体外实验对AZD8055诱导的DC进行一系列功能实验研究,以期对mTOR信号通路在诱导DC免
目的:研究Rac1的新亚型Rac1b对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及Rac1b的特异性抑制剂sanguinarine对有Rac1b表达细胞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研究Rac1b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新生内膜中的表达及sanguinarine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1)明确HEK293T细胞内源性Rac1b m RNA转录物和蛋白表达情况,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建立稳定的过表达Rac1或Rac1b的2
迄今为止,妥洛特罗贴片是唯一一种经透皮给药系统治疗哮喘的药物,由于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和不可取代的给药优势,已成为哮喘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本论文以妥洛特罗贴片为研究对象,对其质量控制方法、非临床药物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为妥洛特罗贴片申报化药六类新药提供依据。1.妥洛特罗贴片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分别采用化学鉴别法、紫外光谱法、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妥洛特罗贴片进行了鉴别。分别建立
顺铂,广泛应用于临床一线,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但因其对细胞种类的选择性差,对正常细胞造成极大损伤。如何降低其毒副作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热点课题。人工核酸酶的研发为新型靶向DNA化疗药物提供有价值信息。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利用肿瘤细胞内拓扑异构酶(Topo)高表达的特征,将铂药和拓扑异构酶抑制剂联合,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改善铂药毒性大等缺陷。目的:设计、合成新型的缩氨基硫脲和氨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6年4月公布的《全球糖尿病报告》指出,全球共有4.22亿人患有糖尿病,中国糖尿病患者有1.29亿人,该报告还指出糖尿病与肥胖具有密切关系,2014年全球每10人就有1人及以上肥胖,中国的肥胖发生率达到7.3%。糖尿病与肥胖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本实验室前期通过对抗糖尿病活性成分-委陵菜黄酮的衍生合成,发现一个具有较强调节糖脂代谢作用的黄酮衍生物Fla-CN,本
恶性肿瘤正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传统的抗肿瘤药物大多直接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DNA合成和修复等过程,但由于其非特异性地抑制细胞分裂,导致选择性非常低,毒副作用大,并且容易使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随着一些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关键信号通路和信号分子被鉴定,使得对关键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研发成为当前抗肿瘤药物研发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本论文以PI3Kα和APC两个关键分子为靶点,结合结构生物学和分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小气道和肺实质,导致渐进性气道阻塞和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抑制气道炎症是控制COPD进行性发展的关键。然而,作为经典的抗炎药,糖皮质激素(GC)在COPD患者的治疗中多出现抵抗(或失敏)现象,已有研究表明GC抵抗与氧化应激导致的HDAC2表达和活性下降密切相关。羧甲司坦(S-CMC)作为临床常用的祛痰药和巯基类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
赭曲霉毒素A(OTA)是一种由青霉属(Penicillium.sp)和曲霉属(Aspergillus.sp)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污染粮食作物。OTA是真菌毒素中最强的肾致癌物质,还具有肝毒性、生殖毒性等。OTA毒性很大程度与其转运蛋白相关,目前研究多涉及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至今未见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与OTA相互作用的报道。本研究通过探究OCT2蛋白在OTA肾毒性中的作用,BCRP、MRP2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纳米粒作为载体,经圆窗膜给药向内耳持续递送地塞米松的可行性;观察载有地塞米松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粒经圆窗膜和腹腔注射给药拮抗顺铂耳毒性的效果。方法:利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构建载有脂溶性地塞米松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粒(DEX-NPs),考察其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大小及分布、Zeta电位;用香豆素-6标记PEG-PLA纳米粒,研究经圆窗膜给药后PEG-P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