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西药组的治疗进行对比,为本疗法的临床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将脑三科门诊和病房收入的,符合受试条件的6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把他们分为:通督调神针刺组(治疗组30例)与佐匹克隆药物组(对照组30例)两组。治疗组,针灸一天一次,每次要求留针30分钟,在留针期间,10分钟行1次针。如此,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要求口服佐匹克隆,每日睡前半小时服用7.5 mg,连续服用4周。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评定。最后,将这两种评分的结果进行计算和对比,比较出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并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用药期间的患者反应,进而比较出这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他们各自的优、劣势。结果:(1)组内对比结果: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的评分上看,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治疗组各因子及总分的评分都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中仅有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总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间功能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在治疗中风后失眠的方法上都是有效的。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比较看,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无论是治疗组的总分还是对照组的总分都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这足以说明两组的方法对于治疗中风后后失眠都有显著效果。(2)治疗前后总分进行对比: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上看,治疗后,治疗组的分数比对照组的分数更低,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说明治疗组治疗中风后失眠的方法更优于对照组。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上看,治疗后,治疗组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这就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要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两组睡眠有效率的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86.67%,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63.33%。经统计学的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的疗效要更好。(4)不良反应方面的比较:治疗组在整个治疗期间,并未出现有任何的不良反应(包括滞针、晕针等)。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2例不良反应(包括口干、口苦、头晕、乏力等)。结论:(1)运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来治疗中风后失眠,其临床疗效显著。(2)运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来治疗中风后的失眠,无论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的评分还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分上看,都要比对照组效果好。(3)运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来治疗中风后的失眠,其在临床治疗、安全性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方治疗法安全可行,值得我们临床推广与应用。